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鸟巢”孕育新的飞翔--破解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难题

  本报记者 王霞光

  北京奥运会举办以后,国家体育场“鸟巢”已成为来京游客特别是国际游客必到之处。“鸟巢”如何在赛后进行有效利用?如何才能实现“是遗产,而不是负担”的目标?对此,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运营探索和模式创新,力图破解奥运场馆赛后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

  自去年入冬至今,北京城区一直没有降雪,但“鸟巢”却成了冰雪的世界。据悉,第二届“鸟巢欢乐冰雪季”日程尚未过半,已经吸引了10万余名游客。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个项目使‘鸟巢’在冬季旅游淡季的场馆利用达到最有效的程度,客观上也弥补了‘鸟巢’的运营成本。” 

  不仅如此,“鸟巢”在赛后运营中探索出的成功思路和方法还有很多。首当其冲的是利用场馆功能,“鸟巢”全面引进高端赛事和大型演出,培育国内文化体育市场。截至目前,“鸟巢”共举办活动28项,共吸引近190万人次,场馆有效利用率超过50%。同时,“鸟巢”积极规划特色商业开发。目前,“鸟巢”已开发了500余种特许产品,实现收入800余万元,并进行了场馆内部4万平方米商业面积的整体定位及规划。尤为可贵的是,“鸟巢”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还注重承担社会责任。一年多来,场馆共接待老人、儿童、军人、残疾人等免费或优惠参观人数约400万人次,筹划和举办了50多场次各类公益性、群众性活动。

  当然,“鸟巢”在赛后运营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随着奥运光环的逐步消退,国内游客的参观热情下降,再加上其它景点分流大量游客,“鸟巢”旅游收入的下降难以遏止。而国内尚未形成完全成熟的体育市场,庞大的运营成本以及沉重的银行贷款给“鸟巢”带来较大的运营压力和困难。

  据了解,“鸟巢”每年需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约6000余万元,营业税、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税费约4000万元,计提固定资产折旧10820万元,较大的财务负担严重制约了“鸟巢”运营工作的开展。此外,“鸟巢”内部停车场数量有限且目前无法向社会开放,交通不便直接影响客流;上百万元的安保费用也使本有意愿到“鸟巢”举办活动的企业望而却步;“鸟巢”周边尚未建立良好的商业配套设施,这些都成为“鸟巢”赛后运营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鸟巢”作为企业化运作的体育场馆,更需要政府在投融资渠道、财税优惠、活动引入、项目资源、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北京市政府早在2009年8月就成立了专门协调指导“鸟巢”运营维护的管理协调小组,有关税务及专项支持也正在逐步落实之中。 

  据介绍,未来“鸟巢”将主要举办具有重大影响力、具有较高赛事级别的大型体育赛事和较高文化艺术品位的文化演出活动。另外,“鸟巢”还将增加钢结构游览、火炬展示中心、奥运冠军墙、奥运博物馆等新游览内容,并逐步完善配套设施,将“鸟巢”打造成为集体育、文化、旅游、会展、住宿、餐饮、售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文化中心。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