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当璀璨的烟花照亮广州的夜空,广州奥体中心赛场内,站立在瑟瑟寒风中的5000名“绿羊羊”五味杂陈,不少人轻轻地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动在这一刻得到完美诠释。
一个多月来,59万亚运“绿羊羊”和53万亚残运会“绿羊羊”以昂扬的精神、专业的服务和最真挚的微笑投身“两个亚运”。志愿服务精神已经转化为社会大爱,融入广州这座爱心城市。
天气冻人身,服务暖人心
一周前亚残运会开幕,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动情地说:“广州不但天气暖和,也让人心里倍感暖和。”
然而从亚残运会开幕后第三天开始,一场寒潮突然来到。12月14日,是广州难得一见的冷天:温度2℃到7℃,北风4级到5级,还夹杂着冷雨。这对于顶风冒雨坚持比赛的残疾人运动员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
公路自行车赛场上,参加男女混合C1-5级24公里个人计时赛的广东选手孙变变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这是她参加比赛以来头一次遇到这么冷的天。为了保暖,她加厚了衣服,但是为了不妨碍骑车,也不敢穿太多。
尽管严寒冻人,但是场馆的服务却十分暖人———各场馆和赛事组织方面立刻启动应急机制,1000多件羽绒服下发到各大场馆。运动员在完成比赛后,服务人员和“绿羊羊”立刻将一件棉马甲披到他们的身上。
寒风中,穿着“行云流水”楚楚动人的礼仪志愿者也都换上了“绿羊羊”服装,这是场馆方面为了防止她们受寒而统一作出的调整。在赛场边临时搭建的帐篷内,热水供应充足,“绿羊羊”微笑着送上热咖啡,有条件的场馆还为运动员煲好姜汤御寒。
在广州的各大路口,随处可见“绿羊羊”顶着寒风,为观众和路人全心服务。寒潮袭击下的羊城,组委会以及志愿者们专业高效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温暖着所有人的心。
予人温暖,我亦温暖
“绿羊羊”各种充满关爱的服务让残疾运动员备感舒心,而残疾运动员自强不息的大爱精神也深深温暖着志愿者。在参加亚残运会比赛前,伊拉克选手法拉杰·胡达伊尔手肘已经受伤了,“他每天都坚持训练,上场前还要接受止痛治疗,最终如愿上场参赛。这让我很感动。”一名广东省中医院的医疗志愿者感慨道。
温暖是一种力量,可以让人成长。昨天是服务亚残运会的最后一天,中山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开闭幕式志愿者汤玉婷给记者发来一条长长的短信,连用了好几个“舍不得”:“从亚运到亚残一路走来,已经习惯了作为一名观众服务志愿者微笑着给观众指路,舍不得和队友们一起同甘共苦挥洒青春的志愿生活,舍不得脱下这身志愿服,舍不得离开记录了我们无数微笑的奥体中心……”十多天来,经历亚残运会的洗礼,汤玉婷和她的64名队友在志愿服务中共同成长,每天早出晚归到奥体中心训练,一起席地而坐吃盒饭,累了就背靠背稍稍小憩、互相揉搓肩膀,再在深夜的寒风中一起坐车回学校,已经积累下感情和默契。她说,她和队友在用心服务的同时,也感动温暖着自己。
温暖改变广州
亚残运会期间,广州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扶残助残热”:53万亚残运会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成立手语宣讲团、“爱心家庭”结对帮扶重残青少年……这是一座城市迸发的爱心暖流,是这个冬天最温暖的记忆。
来广州参加“新广州一天游”的重残青少年中,有一位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臂的男孩———王虎。在12月11日“亚残运会”火炬最后一天的传递仪式上,王虎是第80棒火炬手,由于没有了双臂,他只能靠身上捆绑好的金属支架来托举火炬。这个金属支架凝聚了“爱心家庭”多个成员的智慧和爱心,王虎的坚强和乐观,使得不少在火炬传递现场的观众感动得流泪。终于看到广州塔的王虎感觉很棒:“广州的叔叔阿姨们都很热情,我们感到非常温暖,回四川后,要跟大伙说,广州真的很美,广州人很好客。”
经过亚运一役,越来越多的广州市民开始投身志愿服务、投入各种助残扶残活动,并将之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说,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会,百万志愿者用微笑征服了全世界,那么,在千年羊城,志愿服务广泛普及所带来的新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和价值追求,则是亚运会留给广州最好的礼物。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梁燕刘静姚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