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运城康复室每日接待百人 医护人员有个共同心愿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17日17:08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12月17日体育专电(记者毛一竹)干净素雅的房间里,参加亚残运会足球比赛的脑瘫运动员王豪站起身来晃了晃右腿,露出满意的微笑。“效果不错,感觉很舒服。”王豪说。

  要在七人制足球比赛中迎战日本队的王豪,格外重视赛前准备,经过磁疗,他有些疲劳的右腿又能有力地射门。

  这里是亚运城医疗门诊部的康复科,是亚运城运动员村唯一的专业康复医疗部门。平常残疾人运动员喜欢称之为康复室,感觉身体不舒服,就三天两头往这里跑。亚残运会期间,每天到康复室就诊的残疾人运动员有100多人,人数最多是开赛前一天,达到了158人。

  一走进亚运村医疗门诊部,温馨的感觉扑面而来。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照片贴在墙上,摆成一个大大的心型。大厅宣传板上留下了各代表团随队医生的感谢祝福。

  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搭乘电梯到二楼就能看见康复室。这里的布置简单素雅,十八般医疗仪器样样俱全。电疗、光疗、热疗、磁疗、针灸、推拿、火罐、冰敷……来自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生梁鲁波,向记者耐心地介绍各种设备的作用,有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深层消炎的,一台升降按摩床,最低可到55公分,残疾人运动员可自行上床治疗。

  康复室里爽朗的笑声吸引了记者。原来是王豪在向医生余东东“索要”徽章。王豪看中了余东东一枚漂亮的白色徽章,正在软磨硬泡—始故意不给的余东东终于撑不住了,双手“投降”奉上了徽章。

  “我们就是这么混熟的,”余东东说,最初自己并不是特别敢跟残疾人运动员交流,怕说错话伤害到他们,怕某个动作引起他们误会。“换徽章”游戏首先打破了医生和残疾患者之间的沟通壁垒。接着通过一天天的治病聊天,彼此间变得越来越熟悉。

  不等王豪自我介绍,余东东就如数家珍般地告诉记者,王豪今年23岁,在重庆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读四年级。“不甘示弱”的王豪也表扬起医生,医护人员真的对我们很好,他们认真做事,把每件小事做好,让我们非常感动。

  余东东告诉记者,残疾人运动员给他留下的印象是乐观、积极、自强。就像王豪,他是认识的运动员里口才最好的一位,医生根本说不过他。王豪的“出口成章”总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前几天,王豪和其他中国球员在小组赛中打败了韩国队、日本队,这个消息让医生们兴奋了几天。每次王豪来康复,总要跟他们“侃球”,在他的讲解下,从没去看过比赛的余东东竟对中国足球队的打法了如指掌。

  像许多健全人一样,余东东起初不敢问这些运动员残疾的原因,怕勾起他们的伤心事。但时间一长,许多残疾人运动员会把医生当成朋友,主动告诉他们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人生理想。

  余东东告诉记者,一位盲人门球运动员自学了针灸、按摩,最大的愿望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按摩馆。但由于医术掌握得不够全面、精湛,他自己并不是很有信心。医生们时常鼓励他,还出主意让他多请几个助手帮忙。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这位运动员坚定了信心。

  从亚运城运动员村开村到现在,许多医护人员都没离开过工作岗位。每次有残疾人运动员邀请他们去看比赛,可医生们总是没时间。比赛马上就要结束了,医护人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去看一场残疾人运动员的比赛,到看台上为平日熟悉的朋友们鼓劲加油。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0广州亚残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残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