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育总局反思唯金牌论 肖天:金牌战略已走到尽头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13:28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记者 陈宏

  “举国体制”、“金牌战略”,这些如今正遭到越来越多质疑声的体育发展方针,在国家体育总局层面也出现了松动。副局长肖天近日再度明确表态:“奥运金牌数量已经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但现在,中国体育项目结构已经严重失衡,这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在战略上不可回避的问题。”

  不追求金牌数

  肖天是在8日开班的2010全国竞技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作这番讲话的。在此之前,北京奥运会的51块金牌、广州亚运会的199块金牌,已经引起了体育圈众多人士的反思——一方面是国家“包养”的、国际影响力低的优势项目狂夺金,甚至包揽金牌,另一方面则是三大球等影响力巨大项目以及国际职业运动项目的无人冒头,这些金牌的意义何在?尽管肖天不可能否定这些金牌的意义,但他同时也表示,这个只追求金牌数量的战略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了,到头了。

  他首先肯定了金牌战略的历史意义:“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制定的奥运重点项目布局,以及90年代的《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正是抓住了当时的主要矛盾,利用国家的行政手段,全国上下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部分项目上,换来了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从那时开始,在其之后的7届夏季奥运会上共获得了163枚奥运会金牌,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然而,正如外界所质疑的那样,拿到了这么多金牌又如何?在很多影响力巨大的项目上,并没有中国人的身影,刘翔在田径场上的突破,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肖天也说:“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和增加金牌的能力,已让世界瞠目结舌,但我们在反复证明自己的这一能力之后,我们的体育项目结构则严重失衡——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和其它项目,并不尽如人意,我们的金牌结构和美国、俄罗斯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存在很大反差,这个问题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容回避。”

  更追求含金量

  在对唯金牌论、举国体制的大讨论中,引爆这一话题的新华社记者杨明曾告诉本报记者:“总局局长刘鹏上任之后,状况有所改变。”而“发展三大球、田径、游泳”的说法,肖天也多次在多个场合正式提及。他在这次更系统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体育转型的几大目标:“金牌数量是重要标志,但绝对不是唯一标志。”

  他说,制定中国体育未来发展战略,要考虑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参赛的金牌奖牌数、全球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的技术水平、冬季项目和夏季项目的综合水平、承办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世界高水平职业比赛的能力、竞技体育的产业水平、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地位与话语权等。”

  确实,肖天提及的多元化考量要素,中国目前只有金牌数、承办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这两项还不错。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改制”后的网球有所发展,但男女项目极度失衡;竞技项目的产业水平实在算不上高,伪职业化的篮球、排球俱乐部比比皆是;国际单项协会中,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已经算是“最高级别”,很多影响力巨大的单项协会中,还没有太多中国体育界的声音。

  “今天衡量中国竞技体育的水平应是多元性国际化的,切不可以金牌数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在正是尽快改变中国三大球和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的落后面貌、积极探索职业体育发展的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肖天最后说。

  

更多关于 金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