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董炯:社会体育将成就我未来 服务青少年找自己价值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09日09:35  中国体育报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朝阳区体育运动学校里,一群即将参加亚残运会的运动员们正在进行体能训练,跑步、跳跃、挥拍动作的练习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在旁边指导他们的人你可能想象不到,他就是前羽毛球世界冠军,奥运会银牌得主董炯。他的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总教练。

  我想帮助残疾人,给他们自信

  董炯能成为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总教练,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2007年,一位广州的聋哑少年与董炯联系,想要来北京练球,但是因为沟通上的障碍,他没能坚持多长时间,就又回到了广州。这件事让董炯感触很深。他想到,是否可以建立一支能把条件特殊的孩子聚在一起的队伍,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羽毛球教育,增强他们与普通人交流的能力,同时又让原来的队员学习他们的坚强。随即,董炯联系了北京残联与中残联,表达了自己的意愿。2009年初中残联正式批准成立中国残疾人羽毛球训练基地。来自特教学院、孤儿院、北京残联训练基地、中国残联训练基地的青少年们开始来到这里进行羽毛球运动的学习与训练。

  “为什么要帮助他们?可能是觉得他们需要吧,跟正常人相比,残疾人接触社会难,他们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卑,但是在生活上他们是非常自立自强的,不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要找到其他方式能让他们变得自信,我给他们信心。”

  我要服务青少年,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

  退役后,在球队生活了多年的董炯觉得自己突然找不到方向了,“重新进入社会后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不懂得怎样让别人接纳自己。”他这样说着自己的迷茫。但他终究不想让自己成为挥霍时间的人,他想念那块轻舞飞扬的场地并希望做教练,但却没有机会到专业队去执教。于是他开始想到通过创办自己的羽毛球学校招收学员,教师、校长、董事长身兼多职,慢慢地摸索,五六年之后,董炯的事业开始开花结果,至今北京市共有5家羽毛球分校。

  虽然最初当教练的梦想没能实现,但是通过与各中小学合作办羽毛球学校这种方式,间接地实现自己当教练员的梦想,为那些喜欢羽毛球运动的青少年们铺一条走向梦想的路。“当我所培养的青少年取得成就,并被社会所认可的时候,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董炯认为自己的责任是做好青少年体育培养工作,把羽毛球这项运动的基层工作做得更广泛,使之长久不衰,争取为北京、为国家争光。同时他也认为现在的中小学生业余生活都被各种补习班填满,没有属于自己真正的游戏时间,与他人接触、交流的机会也太少,开辟羽毛球课堂,这项运动相对于其他运动来说比较安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富有娱乐性,同时增多了学生与他人的相处,对性格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社会体育无止境,值得自己倾注一生

  近年来,董炯身体力行,越来越多地开始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向乡村中小学捐赠羽毛球拍;定期免费为残疾人开放球馆,组织业余选手进行羽毛球比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董炯还作为志愿者,自制条幅宣传单,进行奥运观战礼仪的宣传活动。无论是公益事业还是羽毛球运动的普及宣传工作他都能做到亲力亲为,身先士卒。

  “2000年退役,如果我不继续从事体育事业,也许没有多少人会记得我曾经获得哪些奖牌,哪些荣誉。”谈到过去的荣誉,董炯看得淡然。“人们不断受到新的事物的冲击,人一旦远离某个事业,就会逐渐地被人们淡忘。竞技体育运动员其实都在重复着一个相同的过程,训练、比赛、夺冠、到最后的大满贯,之后再重复,当你没有力气与能力继续进行的时候,你的职业生涯也宣告结束。跟竞技体育相比,社会体育工作是无止境的,你可以一辈子在这个事业上付出,但是你所获得的荣誉,取得的成就是永远不重复的。比如说如今的北京各个公园健身人数与10年20年前相比有很大数量的提高,这就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进步,受益于体育观念的转变,这是社会体育工作一个很大的进步。”

  在前不久举办的北京纪念《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15周年庆典上,董炯获得1995-2010“群体珍藏记忆”最具魅力社会体育指导员奖,对此,董炯信心十足地说:“竞技体育成就了我的过去,社会体育将成就我的未来。”

  本报记者 张旭光 实习生 丰佳佳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