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区穷孩子的体育梦:女子拳击热起来只为多条出路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09日07:10  中国青年报

  泸沽中学拳击队的小队员们在训练。 本报记者 慈鑫摄

  14岁的彝族女孩切吉阿子一年前开始在学校练习拳击,她的梦想是有朝一日成为女拳王。对于一个山里的穷孩子来说,切吉阿子的梦想不可谓不大胆。1年前,切吉阿子还未接触到拳击运动,她也确实不敢想象自己日后除了努力考上大学或进城打工外,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

  切吉阿子有一张山里的孩子特有的黝黑色的脸,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睛格外明亮。由于家里贫困,她的父母曾有过让她辍学帮家里干活的打算,但现在,家里人都支持她练拳击,因为切吉阿子的“拳王梦”也成了全家人对美好未来的一种寄托。

  切吉阿子出生在在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泸沽镇,在这里,除了连绵不绝的大山,就是陡峭的山涧溪谷,耕地不足和交通不便造成了当地的贫困,这里绝大多数与切吉阿子同龄的孩子,都很难像城里孩子那样,因为家庭的宠爱和生活条件的富足而沾染上“富贵病”——肥胖、近视眼、不爱运动、体质越来越差。

  在切吉阿子所在的学校——泸沽中学,90%以上的孩子来自山区和农村,他们仍传承着祖祖辈辈吃苦耐劳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在艰苦条件的磨炼下,他们的身体素质也保持着农民的本色。

  24年前,运动员出身的体育教师史光雄来到泸沽中学任教。凭着运动员的职业敏感,他发现,这些山里孩子的身上有着成为优秀运动员的潜质。他在学校开设了拳击、举重和田径等体育课,目的是从学生中选拔出优秀运动员的苗子。

  “这些运动项目对场地等硬件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也能够开展起来。同时,这些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比较艰苦,这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史光雄实话实说。

  这几天,一股寒潮袭来,整个大凉山地区阴冷难耐,泸沽中学唯一的土质操场上更是寒风嗖嗖。但恶劣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几十名学校田径队队员的正常训练,他们短衣短裤,汗水流淌在稚嫩的脸上。

  顺着一条山路往下走,是学校的拳击馆,这是凉山州政府对学校培养了多名拳击运动员的奖励,也是全校最大的资产。

  拳击馆里并不像记者想象的那样灯火辉煌和拥有高质量的装修,除了灰色的水泥地和四面白墙,就是几扇窗户,在阴雨天,室内显得较为阴暗。

  拳击队的学生们也在训练,他们穿着各式很难称为运动服的便装,但中气十足的“嘿哈”声却令人为之一振。

  切吉阿子就在由25名队员组成的女子拳击队阵容中,这些队员主要是初一或初二的学生,“从青少年女子拳击运动员的培养规律来说,她们大概需要五六年的早期培养才能具备一名专业拳击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那个时候,正好到了她们考大学的时候。”史光雄表示。

  这也意味着,即使她们不能被选拔进入专业队,但至少也多了个凭体育特长报考大学的资格。

  “对于孩子们来说,无论怎样,练体育都可以使他们多一条出路,因此,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史光雄说。

  在泸沽中学4000多名在校生中,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了各种运动队——田径、足球、篮球、拳击、举重和健美操等,在女子拳击这样一个中国十分冷门的运动项目上,泸沽中学在今年暑假举办的集训班却接到了100多名女学生的报名。

  20多年中,泸沽中学培养了几十名拳击、举重和田径等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以及数百名体育特长大学生。据史光雄介绍,仅学校拳击队就培养了16名专业运动员输送到省队、国家队,100多名参加过学校拳击队的学生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大学。近几年来,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有十几人。“和大城市里的孩子有着多种人生选择不同,农村的孩子改变人生的机会很少,因此,孩子们对能够获得的每一个机会都格外珍惜。”史光雄表示。

  切吉阿子练拳击已经1年了,每天下午放学后训练2~3个小时,周末和假期每天训练5~6个小时。小姑娘知道练拳击不仅自己要学会出拳打击对手,也可能被对手打得头破血流,她最终也许无法成为梦想中的女拳王。但在得到结果之前,她不会放弃现在的一切努力,实际上,在她和她全家看来,成为拳击手就是照耀前途的最亮的一盏灯。

  本报记者慈鑫攀枝花12月8日电

  

更多关于 拳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