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运会开幕式点火独具新意 娃娃放爆竹温馨又喜庆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13日19:41  北京晚报

  一个大孩子带着两个小孩子,大一点的孩子远远地伸着手,够着爆竹的引信,两个小孩子用手捂着自己的耳朵,既有点怕又有点兴奋……这样的场面是否让你感觉很温馨、很幸福?是的,点一个爆竹、响一声幸福,中国人最习惯用这样的方式去辞旧迎新、去欢庆节日。

  当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将娃娃放爆竹这温馨一幕搬上舞台去完成点火仪式时,所有的人都惊住了,尤其是在一场以“水”为主要元素的视觉盛宴之后,这样回归平淡的创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昨晚10时20分左右,全场的视线都聚焦在亚运火炬传递最后5名火炬手身上。地地道道的广东农民、中国龙舟队的队长吴国冲从海心沙岛旁近两百米的珠江江面上手持火炬“踏波”而来,上岸后他将火炬传递给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之后火炬相继在广东足坛名宿容志行、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的手中传递,最后交给了广东籍跳水奥运冠军何冲。

  何冲手持火炬跑到了高达28米的火炬塔下,如何点燃?现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会以类似腾空飞起或者什么高科技手段点燃火炬的时候,在开幕式序篇中从空中的芭蕉叶船上将水滴到地面的广州8岁小男孩熊钰翔,牵着开闭幕式总导演陈维亚7岁的小女儿陈佳雨,捧着一个30多厘米高的大礼花来到了何冲面前。3个人随即以中国人最习惯看到的方式点燃了礼花,礼花喷出的绚丽火花一点点升高,最终喷发而出点燃了火炬盆。

  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陈维亚介绍,他曾经有过在高达600米的广州塔“小蛮腰”上点火的设想,但因难度太大、视觉效果不佳而放弃。还有过龙舟点火的设计,但也因为别的原因不得不放弃。还有一个用4名火炬手从“童心桥”四个桥起点跑向火炬盆前一齐点火的方案,但也因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

  一个个想法被否定后,开闭幕式的导演团队最后选择了这样一个温馨、平和、最中国化的点火方式。主火炬点燃,在场的外国记者纷纷起立鼓掌,他们对这样的点火方式赞不绝口。来自伊朗的记者贾维德拍着记者的肩膀说:“这样的点火方式,让我感受到了温暖、亲情和爱。”

  陈维亚

  如释重负

  恋恋不舍

  昨晚开幕式后,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一切都是那么完美,我很激动、自豪,我充满了感激。”

  记者:开幕式非常精彩,您现在心情如何?

  陈维亚:更多的是恋恋不舍。虽然亚运会刚刚开始,但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我们如释重负,更有一种完成作品后的幸福。

  记者:听说您的团队为了这次亚运会开幕式准备了两年多,这一刻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陈维亚:感谢感谢还是感谢。这是一个优秀的团队,虽然现在接受采访的是我,但我的背后有成千上万人在打造这场开幕式。我们有很多的幕后英雄,他们付出了无数心血。在这里我要对他们真诚地说声感谢。

  记者:您对这次开幕式的整体效果满意么?

  陈维亚:我非常满意!所有环节都很完美,可以说整个开幕式丝丝入扣,高潮迭起,我相信会给每个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者:点爆竹的圣火点燃方式很具有中国元素,是怎么想起这样简单而又精彩的方式呢?

  陈维亚:最终创意来自创作团队而非民间,市民提供了很多奇特、精彩的创意,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更简单的方法,喜庆而又中国化。

  本版文字(本报广州今晨专电)

  记者孔宁 李远飞 陈嘉堃

  刘大伟J087 J131 J189 J190

  惊艳

  珠江花月夜 梦幻海心沙

  昨晚,当亚运会开幕式徐徐落下大幕时,许多观众感到意犹未尽。宏大的开幕式,轻灵而不失厚重,简约而不失庄重,婉约而不失大气,传统而不失“潮流”。

  舞台:海心沙比天大

  一座名为“海心沙”的小岛,成为亚运会开幕式的舞台。虽然海心沙面积不大,但是走出了体育场,舞台与这里的水、这座城融合在一起,变得更大,更有气魄,更美!当开幕式演绎到了绿色一分钟时,一位朋友给我发来短信:“我家也捧出来一盆绿萝。”整个珠江,整个羊城已经成了开幕式的舞台。海心沙这座小岛,形若一叶扁舟。陈维亚说,开幕式就是一个梦。羊城人,中国人,亚洲人,就是乘着这小舟,又一次开始了体育竞争的征程。这是何等的气魄!海心沙的四周,是广州近十年建设精华的浓缩,广州新的中轴线在这里穿过。这里的水,这里的灯,这里的人,在这一夜,向亚洲展示自己韶华。

  表达:读懂诗意羊城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截面,即岭南文化。水,就是一滴滴的水,浓缩了岭南人千百年的追梦史。八面“风帆”因水而起,因水而扬。一曲传唱了上百年,羊城人老少皆知的《落雨大》,把广州人的情绪从千年的思索中拉了出来。

  当八面“风帆”上“白云”起舞时,岭南文化的婉约在这里变得大气了。这种叙述方式,应该是亚细亚读懂羊城最好的方式。这种叙述手法,轻灵而又大气。这里表述的柔情,你我都能读懂。

  团队:更包容更大气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团队的“头”,是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陈维亚。在团队组建时,网络作者“当年明月”加入了顾问团队,起于“草根”的网络红人进入顾问团队,是史无前例的。另外,团队也容纳了诸多“外来和尚”,如美术总设计师有英国的马克·费舍,火焰总设计法国的克里斯多弗等。

  从广州为开幕式准备那一时刻起,就尽显广州的包容气质。正是这种包容,才有昨晚羊城的传统与潮流的完美结合。爆竹炸响,火炬点燃。广州人用一种传统的不可思议的方式,取得了不俗的艺术效果。

  功夫

  一群“少林小子” 撑起“白云之帆”

  除了点火仪式,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被公认最精彩的节目,就属河南塔沟武校1600名学员参演的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全人力高空威亚表演了。塔沟武校李程浩教练,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河南少林塔沟武校,曾参加过国内外上百次大型活动的演出。2003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2007年上海特奥会开幕式,2009年全国十一运会闭幕式、国庆六十周年庆典晚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等活动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们全程参加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4个仪式的演出,并被奥组委评为“演出先进集体”。

  2009年7月,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先生,决定再次起用塔沟武校的学员参与开幕式表演。随即,全校在3万余名学生中挑选出了1600余人。

  在一年多的排练过程中,塔沟武校的孩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持之以恒的“铁军精神”。在威亚演员们鼻子剐伤、地面操作手脚腕受伤、亲人病故、母亲做手术等情况下,这些孩子们做出了同龄人难以作出的抉择,坚持留下训练,把痛苦和悲伤深埋心底。

  来自四川达州的谭周威,是本次开幕式的帆屏人员。在一次联排中,他从高空腾跃落下时,不小心碰到了帆屏上,下颚被剐伤,血染红了半边上衣。但他一直没停下来,也没吭声。表演结束后,他被送到医院缝了6针。

  河南周口的焦金邦同学,是地面操作手。去年8月30日学校第一批选拔人员时,感觉很新奇,他认为自己力量大,就报名参加了。最初就是感觉累,排练时掌握不住节奏,先拉60公斤的沙袋,一个星期后开始拉人。一天下来浑身酸痛,肩膀和腿都疼得厉害,由于一直盯着帆屏看,脖子僵得不能摇头。新奇感早已消失,坚持练全凭毅力。最初排练时,场地是土地,容易起灰尘还不止滑,下雨时也不能练。后来学校用沙子和石子铺地,但石子沉下去后路面更滑。最后学校又把地面铺上砖,滑的问题解决了,但一个星期就会磨烂一双鞋。

  在负责本次《白云之帆》节目编排的导演们心中,塔沟武校这1600名学员们是一群真正的“少林小子”。一位导演说:“难度最大的就是恐高,以前我们在奥运会演出时的高度是30多米,这次是78米的高空,对任何人都是一大挑战。”排练中,威亚衣只能系在腰上和大腿内侧,很多学生的裆部大块大块的掉皮。地面人员每天的10公里负荷路程,也让很多学生磨坏了鞋、手心磨出了老茧。近200人在空中表演,地面1400多人进行人力操控,或许这真的是一项世界之最。

  

相关专题: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专题 

更多关于 开幕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