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昔日王牌项再遭王座旁落尴尬 谁能接班杨威?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0月23日01:41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团体赛顺利接位的新一拨中国体操男队选手,在随后的个人全能决赛充分暴露出与亚欧高手的差距,吕博、滕海滨虽竭尽全力拼搏,最终仍没有争得一枚奖牌,获得第六名的吕博与内村航平相差近3.5分,获得第11名的滕海滨差距超过四分之多。

  中国体操曾盛产“全能”

  前几年,当杨威在国际赛场尽领风骚之时,中国男子体操全能型人才短缺现象被一时的辉煌所遮盖。北京奥运会落幕后,中国体操决策层曾竭力挽留杨威、李小鹏和黄旭三位老将,期望他们中能有一两人带领队友备战、征战伦敦奥运会,但随着他们三人先后走上红地毯,决策层的这一打算只能成为一种美好愿望。

  杨李黄三人选择退役相当正常,毕竟他们都是三旬左右的老将,中国体操界历来很有少这样的高龄选手,即便是李宁、李小双这样的天才也在二十五六岁时即退出体坛。决策层当初为何苦苦挽留?原因是队中缺少像杨威那样的全能型高手,尤其是伦敦奥运会将采用“533”赛制,对每位运动员的技术全面程度要求更高。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不久,笔者采访国家队教练王国庆时,他正为国内缺少全能型人才感到忧虑。众所周知,以往中国体操一直不缺少全能型选手,1982年世界杯体操赛李宁、童非分获个人全能冠亚军,与他俩同时期的许志强、楼云均是世界级高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李小双、张津京和沈剑分获冠军、第4和第5;与杨威同时期的黄旭、卢裕富鼎峰时期也是一流的全能高手,李小鹏如不是少年时期手臂受到重伤影响了鞍马、吊环的实力,肯定也是一位全能高手。

  急功近利导致青黄不接

  杨威出道于1998年曼谷亚运会,他的退役使中国男队个人全能实力大滑坡。也就是说,近12年来,中国男队体操再也没有涌现出世界级个人全能高手,由此看来,国内个人全能高手短缺问题由此已久。

  为何出现这一现象?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际体联推出了单项世锦赛,旨在吸引更多体操非传统国家投入到这一运动,这一举措立竿见影,没多久巴西,西班牙等国家加入到奥运会、世锦赛金牌竞争行列,且屡屡得手。

  与团体、个人全能相比,单项夺金的投入力度肯定少了许多,然而这一原本吸引二三流国家的手段,竟然被中国体育界不少教练“嫁接”,于是国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偏科型选手。面对这一现象,一位已退役的奥运会冠军颇为不解,他告诉笔者,当初他在省队训练时6个项目都要练的,而现在国内很有人这么练。

  另一方面,团体赛制的改变使不少教练开始抱有急利功利的思想。以往奥运会、世锦赛团体赛采用的是“665”赛制,后来后改为“654”、“633”,国际体联多次修改赛制,一是为了缩短比赛时间,二是加大比赛悬念度。

  王国庆说,作为体操传统国家,日本一直坚持走全能型路线,即便他们的指导思想与后来盛行的“单项主义”不太协调。日本人的这一看似“死板”的做法让他们尝到了甜头,2005年世锦赛富田洋之、水鸟寿司分获个人全能冠亚军。2008年奥运会,富田和水鸟即将收幕之时,名不经传的内村航平脱颖而出,虽然实力与正处于鼎峰期的杨威仍有一定差距,但杨威退役后内村航平迅速成为新“王中王”,近两届世锦赛金牌均落于其囊中,随着他实力的不断强大,如今内村航平在世界赛场的优势度,与当年的杨威极为相似。

  杨威接班人何时涌现

  去年世锦赛,中国男队放弃了个人全能的争夺;今年世锦赛,吕博、滕海滨双双无缘金牌。目睹这一幕,中国体操的关注者很自然会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体操,何时能出现杨威式的全能高人?

  由于少儿时期就没有全面发展的原因,国家队现役选手很难对技术全面且不缺强项的内村航平发起挑战。吕博是国内一线中屈指可数的全能型选手,他曾在家门口举办的十运会力克杨威等名将,坐上“王中王”交椅,黄旭认为,“他是目前国内最强的全能选手”。但与内村航平相比,吕博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强项。吕博的最好成绩与内村航平有三四分差距,25岁的他今后训练再刻苦,也很难弥补这一鸿沟。

  滕海滨、冯喆,包括这次世锦赛未上场的替补选手郭伟阳,均有在个人全能项目发展的能力。这三人选手都握有两三项强项,但弱点是均有较明显的软肋,如滕海滨的自由体操、吊环。这些因素,使他们的个人全能成长空间不会太大。最好的结果是比吕博实力更强些。

  由此看来,中国男子体操欲培养出李宁、李小双、杨威这样的顶尖全能型选手,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基层和省级教练要摈弃急功近利式的“单项主义”培养路线,只有抓好每名选手的综合实力,中国男子体操才会涌现出新的“王中王”。 (王全立)  

  

相关专题:2010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专题 

更多关于 杨威 体操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