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运圣火北京传递:张琳紧张一夜未睡 冼东妹淡定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0月13日10:24  南方日报

  50米与圣火同行的路程

  ●亚运火炬在京传递,16名火炬手每人跑50米●他们大多来自普通民众,传递仪式少了“星”味多了参与感

  南方日报北京电第16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昨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游泳名将张琳作为第一棒火炬手,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了“潮流”火炬,从左侧跑下了主席台,穿过欢呼雀跃的观众席,从祈年门的正中央跑出了祈年殿广场。虽然是第一次担任火炬手,但张琳跑起来架势十足,还不时左右回望招手,照顾每一个角度的摄影记者。而此时,广州亚运火炬传递的主题曲《传递爱》,回荡在天坛的每一个角落。

  从祈年殿通过丹陛桥跑向圜丘,这段路平常走起来也不过是短短几分钟,但16位火炬手,每人都非常珍惜自己那50米与圣火同行的路程。由于传递在天坛里进行,路旁都是热情的观众、挥舞的旗帜和参天的古木,而每个火炬手都特别小心地举着火炬,尽量贴近自己的身体,以免触碰到身边的人或树。

  本届亚运会火炬手选拔偏重于普通民众,所以圣火传递的人选,都显得很“低调”,在当天16名火炬手中,除了张琳、许海峰、杨凌和冼东妹几位体坛名将外,其余均是来自各行各业各阶层的普通民众,这也让火炬传递仪式虽少了“星”味,却多了一份参与感。

  冼东妹担任最后一棒火炬手,当她手持火炬跑上天坛圜丘的天心石后,圣火护卫队员将火种封存,也宣告第16届亚运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圆满落幕。当然,仪式虽然结束了,但每一位火炬手及参与的人员都依依不舍,在仪式结束后,他们纷纷在现场合影留念,尤其是“潮流”火炬,更成为了每张照片的主角。

  火炬手感言

  张琳:紧张得一夜都睡不着

  作为首棒火炬手,张琳(如图,新华社发)是最早来到仪式现场的,但他一直默默地坐在一旁,不时搓着双手。火炬传递前他还拒绝了所有的采访,“我实在紧张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广州亚运火炬“潮流”,张琳难掩内心的激动。当他完成了第一棒火炬传递任务之后,他多次以“激动万分”形容自己的心情。张琳在彩排时充满自信地表示,“我参加过这么多国际比赛,应该不会紧张了吧。”但昨天他却悄悄地透露,“原来担任火炬手比参加大赛紧张多了,我在世锦赛决赛前夜都能安然入睡,但传递火炬前一天晚上,我竟然一夜都睡不着。”他坦言,在成功完成了首棒火炬手这一光荣的任务之后,自己作为游泳世界冠军对广州亚运会又多了一份期盼。

  冼东妹:火炬和奥运金牌摆一起

  同样是知名运动员,已经获得两届奥运柔道冠军的冼东妹(如图,新华社发),是昨天第16棒,也是最后一棒的火炬手。她负责手举火炬跑到天坛圜丘的中央。虽然在此之前她曾担任过九运会的火炬手,但从未为国际大型运动会传递过火炬。

  “开始以为自己很淡定,但到了现场还是难免有些紧张,因为我负责那段路路况很复杂。”冼东妹笑着解释说,“虽然每人都是跑几十米,但我那段路要跑上阶梯,身旁又有彩旗飘舞。既要小心脚下不要摔倒,又得提防不小心烧到旗帜。”

  在传递结束后,火炬手将能保留自己的那支火炬,冼东妹说:“我打算放在家里珍藏起来,和两枚奥运金牌摆在一起。”在随“亚运号”专机回到广州后,冼东妹马上又投入紧张的亚运筹备工作。

  朱广英:心中涌起难言的感动

  在昨天的火炬传递启动仪式上,有一位荣誉满身的武警大校,他就是第四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现任武警广州指挥学院副院长的朱广英(如图,新华社发)。作为副院长的朱广英连续11年坚守在春运执勤一线,被称为“老春运”。

  参加完火炬传递的朱广英告诉记者,成为一名亚运火炬手是无比珍贵的荣誉,尤其是第二棒这么重要的位置。他说,接过火炬的那一刻,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已经返回广州的朱广英,即将走上亚运安保指挥前线。洪奕宜祝俊业陈海锋

  邱玲:我依然能听到欢呼声

  昨天下午,刚刚参加完在北京天坛举行的亚运火炬点燃暨传递仪式的广东省军区助理员邱玲电话接受了记者采访。

  1997年,年仅21岁的邱玲在休假途中勇斗七八名持刀匪徒,脸中数刀、身挨多拳、死里逃生的她成为那个年代响当当的英雄。

  如今,脸上的疤痕已淡去,邱玲成为在北京天坛亚运火炬传递启动仪式上16名火炬手之一,领跑第11棒,成为这支队伍中唯一的解放军代表。“我的左耳虽然听力不好,但是依然能听到现场观众热情雀跃的欢呼声。”她说。洪奕宜史日升

  林卫:为护古树左手举火炬

  大部分火炬手都是右手高举火炬,但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林卫担任北京站传递的第12棒火炬手时,却只能左手举火炬,而且火炬还不能举得过高。这是因为他所经过的路段靠近回音壁,周围有受保护古树。

  “我所负责的第12棒正好就是古树林立的地方,经过古树的时候,我只好换成左手握紧火炬,有时还要扶住回音壁,内心一直在要求自己绝不能够出错。”

  圣火来了

  “乐羊羊”伴圣火飞翔

  “亚运号”专机运送圣火火种抵穗,完成特殊“一棒”传递

  南方日报北京电昨日,第16届广州亚运会圣火火种搭乘中国南方航空“亚运号”专机从北京飞抵广州。迎接圣火的180多人,在亚运倒计时一个月之际,乘坐南航“亚运号”见证了圣火在神州大地上的由北京到广州的第一棒“接力”。

  在登上“亚运号”专机前,不少乘客都特意在飞机前留影。因为飞机的后半段彩绘上了亚运会的五只吉祥物,“祥和如意乐洋洋”,五只可爱活泼的小羊展示出广州人民喜迎亚运的心情,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耀眼。

  “欢迎您乘坐南航亚运号”、“欢迎亚运圣火首航团”,“亚运号”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浓浓的亚运气氛。美丽大方的乘务员配戴着色彩缤纷的志愿彩和志愿者徽章,专机上随处可见以“乐羊羊”为主题的亚运项目宣传画。

  揭秘

  圣火上飞机如何确保不熄?

  南方日报北京电亚运圣火火种灯被安置在南航“亚运号”专机客舱的前排。“明火上飞机”,对任何航班都是一个重大考验。在长达3小时的过程中,亚运圣火火种始终保持着燃烧状态,这是如何做到的?本报记者为您揭开火种灯航空运输背后的秘密。

  圣火运转箱确保稳固

  南航高度重视本次两盏圣火火种灯和整个火炬传递的运输保障任务。因火种灯燃料是属于易燃液体的危险品,需要满足民航危险品空运的有关规定,故南航在9月向民航局申请火种灯运输的特别批准。民航局运输司经过认真审查在9月28日发出了同意“以旅客手提行李的方式运输火种灯”的批准函。南航按照规定,在10月初对杨舞等8名圣火护卫队员,通过理论和实操等方式进行了灭火培训,使其掌握机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随机为火种灯提供技术维护的华帝公司产品策划部经理潘兴接受了记者采访。潘兴表示,被送上专机的火种灯共有两盏。万一其中一盏熄灭,需要马上从另外一盏引火种重新点燃。两盏火种灯都被放入一个圣火运转箱中。运转箱固定设备是一个长494毫米,宽182毫米,高295毫米的长方体,四面镂空,分别有长方形和菱形两种图案。它利用飞机头等舱前排座椅前方面板上原有的婴儿摇篮固定孔,对应地在运转箱体上设计两个快卸插销固定底座,简单、巧妙、安全地固定在飞机上,确保了圣火运转箱在飞机起飞、降落和遇到气流颠簸时不会受到影响。

  火种灯设计安全独特

  运转箱仅仅是装载圣火火种的外部装置,在运转箱内的两盏火种灯,也必须既要保证火焰不熄,又要确保安全。据潘兴介绍,火种灯内使用的是一种特别的燃料,符合登机要求。同时火种灯经过特别的设计,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内外压力平衡,保持火焰稳定状态。火种灯内如果充满燃料,可以燃烧16个小时。但在此次的航程中,只添加了可持续燃烧4个小时的燃料,既保证了飞行过程中无需添加燃料,也尽量减低危险。

  此外,火种灯内的火焰高度也可以控制。在飞机上一般控制在1.5厘米左右,如果是在空气平静的室内,还可以控制在1厘米左右。为了保证火种灯的绝对安全,在火种运转箱下方,安放了一个小型的灭火器,8名圣火护卫队队员就在周围关注着火种灯的情况。

  据介绍,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期间,奥运火种环球飞行时,就是采用了这套火种灯的设备。同样的火种灯在本届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上,一共制造了16盏,其中有10盏供亚运会使用。

  亚运火炬传递时间表

  ●10月12日北京(火炬点燃暨

  火炬传递启动仪式)

  ●10月13日中山市

  ●10月14日—15日哈尔滨市、

  长春市、海阳市(省外展示性传递)

  ●10月16日珠海市

  ●10月17日东莞市

  ●10月18日深圳市

  ●10月19日惠州市

  ●10月20日汕尾市

  ●10月21日汕头市

  ●10月22日潮州市

  ●10月23日揭阳市

  ●10月24日梅州市

  ●10月25日河源市

  ●10月26日团队休整

  ●10月27日韶关市

  ●10月28日清远市

  ●10月29日肇庆市

  ●10月30日云浮市

  ●10月31日茂名市

  ●11月1日湛江市

  ●11月2日阳江市

  ●11月3日江门市

  ●11月4日佛山市

  ●11月5日广州市政府门前广场

  (迎火种仪式)

  ●11月6日天河、越秀、番禺、

  南沙(展示性传递)

  ●11月7日从化、花都、萝岗、增城

  (展示性传递)

  ●11月8日白云、黄埔、海珠、

  荔湾(展示性传递)

  ●11月9日广州市区

  ●11月10日广州市番禺大夫山

  ●11月11日广州大学城

  ●11月12日开幕式点燃主火炬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南方日报特派记者梁燕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张琳官网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