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访广州亚运会会歌作者:会歌应带有浓郁广东味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0月09日11:44  南方都市报
专访广州亚运会会歌作者:会歌应带有浓郁广东味

捞仔

  “我有时自己想象,亚运圣火点燃的时候,会歌同时响起,‘A sia太阳升起的地方……’那一刻我想我会泪流满面。”

  ——— 捞仔

  万水千山

  相隔多远

  珠江弯弯伸手相牵

  隔山遥望

  跨海相约

  绿茵赛场难说再见

  A sia,where the sun has risen

  A sia,where civilization were born

  Ah,here is the most beaut-iful

  Here is the most bright。

  眼睛和眼睛重逢

  黑眼睛蓝眼睛

  奔跑收获超越

  把自豪举过头顶

  Asia太阳升起的地方

  Asia古文明的殿堂

  这里的风光最美

  这里的阳光最亮

  ——广州亚运会会歌《重逢》歌词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民谣《落雨大》在广东街知巷闻,如今,以粤语童声吟唱的《落雨大》写进了广州亚运会会歌作前奏,更多的人将听到这动听旋律。

  独具广东特色的亚运会歌《重逢》,融合了人文的因素,将四年一届的亚运会诠释为亚洲兄弟姐妹四年一次的重逢。近日,《重逢》的歌曲作者捞仔接受了南方都市报的专访,讲述了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落雨大》在创作之初已浮现脑中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当初把《重逢》写出来交给广州亚组委后,有没有想过,这首歌能入选并最终成为会歌?

  捞仔:期盼过,但没敢去想它会成为会歌。因为我之前也参加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歌曲定向约稿,也都入选了,但这次真的没想过《重逢》会成为会歌。

  南都:你写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哪里?

  捞仔:我印象特别深,那是2008年底,许瑞生副市长(编者注:同时担任广州亚组委常务副秘书长)特地到北京来,请我们这些北漂的广东音乐人吃了顿饭,专门聊亚运歌曲的事。当时北京奥运会刚结束,我就提出这么一个观点,这歌应该有很浓的广东特色,你得告诉别人,第16届亚运会是在广州开。

  南都:所以你选择了广东民谣《落雨大》作为前奏?

  捞仔:我刚来广州的时候,第一首完整听到的粤语歌曲就是《落雨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它独具广东特色,广东自古多雨嘛。所以创作亚运歌曲的时候,这首歌一下子就出现在我脑海中。其实不单是前奏,《重逢》整首歌的曲调都脱离不了民谣《落雨大》。

  南都:写这首歌时,最难的是什么?

  捞仔:万事开头难,光是开头我就想了一个月,吃饭、开车时脑子里想的都是歌曲的旋律。起初创作的时候我并没有奔着主题曲的目标去,只想把不同元素融入歌曲,所以如何将各种音乐风格拿捏得恰到好处,也是创作难点。

  包容和融合是岭南文化最大特点

  南都:在广州生活了16年,对你创作《重逢》这首歌曲有什么帮助?

  捞仔:我刚来广州的时候,在音乐创作上还处于婴儿状态,所以我一直说广州给了我艺术的生命。那时候,广州是内地流行音乐最发达的地区,还有本土文化,我就是在广州学的粤语。

  南都:你离开广州这么多年,现在还能说粤语吗?

  捞仔:冇问题,讲得比较准。(笑)虽然我现在生活在北京,但跟广东和香港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还都说粤语。

  南都:作为一个浙江人,你是如何理解岭南文化的呢?

  捞仔:我觉得岭南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容性和融合性,比如粤剧很早就使用萨克斯作配乐。广州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很多西方的东西最早在广州落脚,这里就是一块试验田。

  南都:你在写《重逢》这首歌的时候,如何考虑在歌曲中融入岭南文化、中国文化以及亚洲其它文化的元素?

  捞仔:一首歌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但我这次力求将不同的音乐元素放入歌曲中,使之显得既庄重、符合亚运歌曲的风格,同时又琅琅上口,带有流行音乐的特点。

  举个例子说,我采用了管弦乐的配器方式,旋律特点上显得比较西洋一点,这其实就是一种国际化的形式。但如果光用交响乐,借鉴歌剧的元素,就太艺术性了,所以我找了中国流行乐坛顶尖的歌手毛阿敏和孙楠来演唱,这样就具有了流行性。

  南都:刚刚说到这首歌要让毛阿敏和孙楠来唱,非他们不可吗?

  捞仔:其实写这首歌的时候,我就是按照他俩演唱来写的,可以说是“度声定制”。像很多好莱坞的导演,会按演员的角色去写一个剧本,就比较贴切。

  另外,我和毛阿敏、孙楠认识十多年了,大家都相互信任,所以当时我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没听过这首歌的情况下,就答应我了。

  亚运的意义亦在期待相见

  南都:这首歌为什么会取名叫《重逢》?

  捞仔:我和歌词作者徐荣凯都想,能否换个角度去写歌词,大家都知道这是运动会会歌,除此之外呢?最后我们从人性和人文的角度另辟蹊径。

  亚运会是四年一届的运动会,我估计参加亚运会有一半人是相互认识的,可能他们四年前是对手,私底下又是好朋友,但四年才能见一次,这就是一种重逢。还有的第一次见,却因为亚运会而成为了朋友,也会期待四年后再相见。运动会除竞技之外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此。

  南都:听说还有人建议将歌名《重逢》改成《太阳升起的地方》?

  捞仔:是的,有人建议过,我也觉得挺好,其实“A sia”(亚洲)这个词就有“太阳升起的地方”之意。但后来三首入围的亚运候选歌曲中,还有一首很好的歌叫《日出东方》,如果我们的歌改名字,就会感觉有点雷同。

  南都:让杨振宁、翁帆夫妇来翻译歌词中的英文部分,是出于什么考虑?

  捞仔:杨振宁夫妇是歌词作者徐荣凯的好朋友,其实最初只是让他们帮忙找人翻译,翻译出来是很好,但感觉学术性略强。而同时呢,杨振宁夫妇看了这首歌的歌词,也很喜欢,所以他们也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翻译出来另外一个版本。他们的版本不是直译,而是意译,两个版本对比之下,杨振宁夫妇的版本感觉比较贴切,就选用了他们的。

  希望多年不见的朋友齐唱《重逢》

  南都:在三首候选会歌中,你觉得《重逢》凭什么最后入选?

  捞仔:其实这三首歌都是很棒,但中国有句古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歌曲也如此,《重逢》之所以能够成为亚运会主题曲,是大众选择的结果。(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都:在《 重逢》正式成为会歌后,外界也有一些说法,认为这首歌唱 起 来 难 度 比 较大,不适合普及传唱。

  捞仔:其实就是孙楠唱的那段高音有点难度,但不代表整首歌的旋律特别难。就像1988年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拉手》,大家都认为很好,但这首歌的原调,也没几个人能唱上去。

  现在我们正在录制一个新版本,中间有一段合唱规避了高音,节奏性更强,相信大家都去学的时候,就不会感觉难了。

  南都:你希望这首歌最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捞仔:希望能最大限度流传和普及吧。希望开幕式的时候,大家都能唱得很熟,我有时自己想象,亚运圣火点燃的时候,会歌同时响起,“A sia太阳升起的地方……”那一刻我想我会泪流满面。也希望多年不见的朋友在卡拉O K里一起唱歌的时候,也能点首《重逢》。

  落雨大,

  水浸街,

  阿哥担柴上街卖,

  阿嫂出街着花鞋,

  着花鞋。

  花鞋花袜花腰带呢,

  珍珠蝴蝶两边排。

  ——— 广东民谣《落雨大》歌词

  人物

  广州给了我艺术生命

  捞仔本名吴立群,土生土长的浙江义乌人。

  1987年,不会说粤语的捞仔踏进了广州歌厅当“流浪歌手”,后来吉他玩溜了,开始小有名气。他上电视时,别人问他打什么名字,他说,别人都叫我捞仔,那就叫捞仔好了。

  捞仔很快跻身国内顶尖吉他手的行列,甚至有“南捞仔、北老五(编者注:唐朝乐队吉他手)”一说。后来他又一头扎进了音乐创作的沃土里,成长为著名的音乐制作人,从陈明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到刘欢的专辑《60年代生人》,这么多年来,捞仔一直是广州乐坛最活跃的音乐人之一。

  2001年初,说着地道粤语的捞仔去了北京,成了“北漂一族”,但仍然对广州怀有深厚感情。他还在玩吉他,户口还在番禺,还是这个捞仔,写出了亚运会歌《重逢》。

  统筹:高珈佳

  采写:南都记者 游星宇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相关专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亚运 重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