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位于东四环四方桥西北角,“扁平羽毛球”状的独特设计充分体现了场馆的个性,北京奥运会期间,这里举办了羽毛球的赛事,而且也是艺术体操的比赛场地,见证了中国军团摘金夺银的一个个辉煌瞬间。北京奥运会落幕满两年了,这个场馆正在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日前来到北工大校园,亲身感受了奥运后的北工大体育馆。
功能分区 社团入馆
北京奥运会刚一结束,北工大就于2008年10月成立了直属学校的场馆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场馆日常运行。据北工大场馆管理中心副主任任启财介绍,2009年他们将场馆进行了功能分区,对一部分设备设施进行了改造,但整个场馆的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变。场馆外增加了一个奥运荣誉墙,所有奥运期间在这个场馆工作过的人员,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工作人员,名字都刻在上面。同时场馆的应急灯也做了太阳能改造,白天楼道就靠太阳能照明,场馆里的淋浴目前也都是太阳能。
目前场馆主要分为7个区:办公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形体健身区、承接活动区,教学训练区、学校舞蹈团区域、奥运纪念馆。原新闻媒体工作用房被改造成为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和毕业生就业创业训练基地,进驻了北工大60多个社团;形体健身区包括3个健身房,也是利用场馆四周的空间,目前只对校训练队开放,将来会逐步对学生开放;场馆的比赛馆目前对师生员工及社会羽毛球爱好者开放,同时承接大型活动;热身馆一部分成为教学训练区,羽毛球、篮球、排球可以在这里进行教学训练;热身馆另一部分用于学校舞蹈团的训练;原来奥运大家庭的区域目前被改造成奥运纪念馆,主要对校内人员和外宾、领导开放。
学生优先 教学为主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第一批进入北工大体育馆享受奥运成果的就是北工大的学生。学校把体育课由室外挪进了室内,能使用奥运会一流的设施,学生们非常兴奋。同时,学校的高水平羽毛球队也成立起来,代表北工大参加一些赛事。目前场馆主要的工作是以学校的教学、训练,以及学校的会议、大型活动为主,同时服务于周边社区及社会。
据介绍,2009年,北工大体育馆进行羽毛球课教学达到384学时,总人数600人,涉及16个班。而羽毛球队训练达410小时、篮球队训练602小时、排球队602小时。同时,北工大体育馆内每周还进行体育老师的业务培训。为使学校师生能享受到奥运成果和学校改革开放的成果,每周师生在体育馆有18个小时免费活动的时间,18块羽毛球场地可供轮流使用,这一点非常受师生欢迎,2009年北工大体育馆免费时段惠及师生约32000多人。
北工大体育馆在设计建造时空调设备采用绿色理念,冬季使用地热供暖方式,夏季则采用水源热泵系统制冷,因此,场馆也就成为北工大暖通专业的实习基地,老师会带来研究生和本科生到这里,由场馆空调班工作人员现场为他们讲解空调工作原理和机器的分布结构等。
活动众多 赛事密集
自奥运会后移交,北工大体育馆就成为学校大型活动的天然去处。场馆承接了学校的很多大型活动,例如三八文艺汇演、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学生军训理论课、学校本科生研究生迎新报到,甚至甲流疫苗注射也选择在这里进行,共涉及约58000多人次。2009年场馆还承接了45个大型赛事,其中1个国际赛事、1个洲际赛事。今年也已经承接了大型活动18个,包括国家级赛事全国室内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
虽然场馆主要服务学校教学训练,但同时也对社会开放,作为奥运场馆,深受周边社区群众的喜爱。社会各界和学校师生在非免费的情况下也非常喜欢来这里健身,去年社会开放、本校师生使用,北工大体育馆2009年提供服务惠及健身人群约17万。
本报记者 蒋亚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