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2006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56.30万人,实现增加值982.89亿元,占当年GDP的0.46%;2007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83.74万人,实现增加值1265.23亿元,占当年GDP的0.49%,增长22.83%;2008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317.09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当年GDP的0.52%,增长16.05%。这些事实表明,近年来在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相应的,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之中,体育产业的美好前景自然也被公众所期待。
从2007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上“依托场馆、紧扣本体、全面发展、服务社会”的16字方针,到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树安提出的“大体育观”、“大产业观”,刘扶民认为这都和刘鹏局长经常强调的理念是一致的,“体育产业绝不仅仅是体育部门自身所办的产业,而是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一部分的体育产业,是全社会的体育产业”。因此,以“大体育观、大产业观”为引领发展体育产业,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产业政策思路上的一脉相承还体现在近年来经济司负责的很多具体工作上,体育产业政策研制工作取得突破,《指导意见》出台;结合《全民健身条例》的贯彻落实,正在研究制定《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监管办法》,并与有关部委协作,不断加强体育服务市场规范管理工作力度;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作,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水平;推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以举办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为契机,进一步延伸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事实证明,这些具体工作不仅促成了从国家政策层面高度肯定体育产业的发展,还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摸清了家底”,以及从场馆运营、产业基地建设、展会经济等方面入手推动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百姓身边就有很多切身体会可以例证。体育产业基地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各式各样的体育用品、体育器械正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成长为亚洲最大的体育用品博览会,并且是国内唯一被列入2010年商务部内贸领域引导支持的运动休闲类展会,参展企业有机会获得2009年度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
发展快,步子稳,前景好,体育产业已成为体育强国建设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刘扶民坦言,我国体育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国内同类产业及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接下来“攻坚战”还将取决于五方面工作。一是结合《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政策。二是进一步放宽体育服务领域市场准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服务供给。三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赢利性与非赢利性分开的原则,加快适宜市场运作的体育服务领域改革进程。四是加大体育服务领域资金投入力度,五是深入推进体育产业统计工作。 (邓 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