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成功实践 成全民健身牛鼻子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9月16日17:09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是全民健身事业的一项成功实践,是具有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事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使全民健身工作的手臂延长了、领域拓宽了,使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和全民健身普遍化、科学化、生活化、制度化的工作目标不断取得进展。国务院2009年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从法规和制度层面指明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方向。国家体育总局以此为依据,近两年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实践中,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作为重要突破口和工作抓手之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提高质量、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更好地适应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在建章立制、组织建设、人员培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表彰激励、规范服务、交流宣传、体制创新、信息系统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建立起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体系。

  一、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刘鹏局长赞扬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健身的组织者,健身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形象地称为全民健身的“牛鼻子”。各地体育部门也都在出台的全民健身各项政策和法规、规章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做出了专门规定,从而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同志多次召开由群体司和社体中心及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会议,听取汇报,做出安排部署,提出工作要求。在总局领导带领下,深入进行专题调查研究,2009年4—7月,总局组成专题调研小组,由晓敏局长助理带队深入到江苏、上海、甘肃、青海、天津等省、区、市基层社区、乡村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调研,了解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就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建议。

  二、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系。建立和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管理体系,是不断提高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质量和水平、落实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保证。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了由群体司和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作为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管理和办事机构,同时明确了基本工作职责。地方体育部门也都确定了具体负责和实施机构。在确定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在国家民政部支持下,在国家体育总局领导下,今年7月20日召开了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成立大会,协会以体育部门为主,同时注意吸纳专家学者和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代表进入协会,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优化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标志着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迈上了新台阶。部分省市在体育部门支持下,也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协会承办、社会参与”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和服务的新路子。

  三、以培训工作为重心,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必备条件,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部门已先后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约65万名,其中,国家级5000名,一级10万名,二级20万名,三级30万名。为了做好培训工作,国家体育总局制订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条件和标准”,编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大纲”,编辑出版了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材。国家体育总局在2010年1月将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由8所体育学院扩大至25所院校,各地体育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培训机构,进而形成了国家、省区市、地市、县自下而上、分布全国的四级培训网,多数培训基地、培训站(点)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和较为稳定的培训师资队伍。培训费用由体育部门予以补贴,同时,做到了逐年增长。近两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在重视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同时,更重视质量的提高,采取理论与技能培训、跟踪培养、加强管理及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使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组织能力,管理水平,指导水平,技能水平、服务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均有较大提高。

  四、加强健身站点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近两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坚持发挥地方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既做到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又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努力为人民群众健身提供便利的服务。作为广大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健身站点和晨晚练点,是保证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各地体育部门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努力完善城市居民社区、乡村健身站点和晨晚练点建设各地体育部门充分利用社区绿地、城市广场,作为市民健身场所,在灯光、供电、卫生环境等方面提供帮助,为广大群众进行健身活动、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健身辅导提供方便,紧密团结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服务方向和“奉献、服务、健康、快乐”的宗旨,成为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基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保障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权益,认真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的得力助手。

  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学健身方法,丰富和满足群众科学健身需求。近两年来,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部门积极适应我国群众体育健身快速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创新健身方法。国家体育总局组织专家创编了健身秧歌,目前,健身秧歌已经发展到第五套,与此同时,还创编了健身腰鼓。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部门还努力推广健身操、健美操、健身气功、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扇、木兰拳、柔力球、锅庄舞、门球等大众健身项目,包括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使健身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丰富了体育健身领域。江苏省淮安市体育局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创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健身操”,深受群众欢迎,并在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上进行了展示。

  六、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奖励和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奖励和激励机制,是确保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国家体育总局在2008年在江苏省举办了“全国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表彰活动和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大会”,评选出1000名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予以表彰奖励。各地体育部门结合地方特点,分别采取了通过评优进行以奖代补、按照出勤次数给予补助、年终补助、配发服装等多种方式,给予在第一线进行健身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一定的物质和精神补偿,调动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确保社会体育指导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表彰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建立表彰机制,充分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水平,今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下发了《全国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表彰办法》,使评选表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加强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长效化建设力度。

  七、积极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奉献、服务、健康、快乐”宗旨,弘扬社会体育指导员无私奉献社会、热心服务大众的时代精神。今年4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举行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标识发布仪式,推出了“在同一片蓝天下”和“三个运动的人”为主旨和理念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标识,通过标识发布仪式,扩大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社会的影响及知名度,使更多的人认可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总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期间,群体司和社体中心组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展示活动”,从全国各省区市选调社会体育指导员600人,进行了三天的技能展示活动和现场服务,收到了良好效果。社会体育指导员展示队伍还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在开幕式上宣读了倡议书。在总局的支持下,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积极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网站建设,利用协会网站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员。

  近两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在各级体育部门支持下,经过全体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共同努力,无私奉献,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贯彻《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为增进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做出了贡献。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级体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积极主导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根本。

  2、制定并实施相关法规和政策保障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基础。

  3、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和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保证。

  4、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条件。

  5、勇于创新、不断开拓进取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前提。

  6、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和体制,调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关键。7、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发扬甘于奉献社会、热心服务大众精神,常年坚持服务在全民健身第一线是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动力。


相关专题:建设体育强国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