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拳击不了情--追忆前国家队主教练杨金亮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9月14日14:05  中国体育报

  杨金亮,1937年生人,生于天津,毕业于锦州工学院内燃机系,原是辽宁省体育运动训练中心拳击队总教练,也曾是中国国家拳击队主教练,蜚声中国拳坛,弟子满天下。笔者真正认识杨金亮,还是2004年11月在昆明举行的一次职业拳击比赛期间。

  此后,笔者与杨老先生有过多次接触和对话,深感他对中国拳击的关心、热爱和难舍情结,最终让我们成为好朋友的同时,也对他多才多艺,为人豪爽、乐于助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杨老先生虽然成名于拳击,但对摔跤和击剑也有很深的造诣。虽然项目不同,但运用智慧,扬长避短,找到对手的软肋攻而胜之,是体育比赛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这也是杨老先生能够将辽宁拳击打造成国内劲旅,并成为1986年中国拳击恢复后的中国国家拳击队的几位教练之一,后成为主教练的重要原因。

  在与杨老先生的几次接触中,他谈及最多的还是中国拳击的发展。当中国拳手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两金一银一铜后,他打电话给笔者表露其激动的心情,“邹市明和张小平实现了中国拳击界几代人的心愿,作为老教练我要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感谢。”

  虽然杨老先生1997年就退休了,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拳击,一直在关心中国拳击事业的发展。他个人出资在沈阳体育宫成立了“金亮拳击俱乐部”培养青少年拳手,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都泡在体育宫二楼那个破旧的办公室里和拳台边,与朋友聊天侃拳击,看队员训练并给予指点,忙忙碌碌,活得有滋有味,开心得很。

  杨老先生曾对笔者讲,“人活着要有追求,即使退休了也要发挥余热,做些对社会有意义和贡献的事。”

  2006年,杨老先生第二次以“金亮拳击俱乐部”的身份主动向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领导请缨,要求承办当年的全国青年拳击锦标赛,资金由他来解决。为了节省经费,又要让参赛的教练运动员吃好住好,杨老先生在比赛期间几乎整天都在忙碌,最终在拳跆中心和辽宁省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圆满举办了这次比赛,受到了拳跆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这已经是杨老先生第二次举办这个比赛了,这也是退休后最让他高兴和自豪的两件事。

  在过去几年中,笔者和杨老先生交流最多的就是通过电话,谈的几乎都是拳击。杨老先生是《中国体育报》的忠实读者,每天到体育宫第一件事就是看《中国体育报》,无论是哪个版,只要有拳击的文章他都不会落下。每次看到中国拳手取得好成绩以及国际上对中国拳击做出很高评价时,他都会打电话给我,表述他的兴奋之情,同时给笔者很大的鼓励。

  杨老先生为人豪爽,健谈幽默,笔者与杨老先生相识并成为朋友时间虽不长,但从他身上看到了对拳击执著追求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2008年笔者曾到沈阳看望杨老先生,当时他已患上直肠癌,身体消瘦,但仍谈笑风生,关心俱乐部的青少年拳手,以积极的态度与病魔抗争,让其“退避三舍”。

  没想到,杨老先生去世前两星期病情突然恶化,最终去世。悲痛之余,写下此篇以示纪念。(杜文杰)


更多关于 拳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