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短道速滑项目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8月06日12:15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国家行政学院《我国奥运战略中短道速滑项目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组

  编者按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召 开《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座谈会,各省、市体育局就《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进行了深入探讨。参加研讨的专家学者一致认 为,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座谈会上,与会者就如 何解决运动员文化教育及运动员保障问题提出了各自看法,本报将分期刊出。

  我国要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跨越,冬季项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际发展中,我国短道速滑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促进短道速滑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短道速滑项目应坚持举国体制,适度推进职业化和大众化

  对于社会化程度弱,不易普及推广,但又有潜在优势的短道速滑项目,应当继续坚持举国体制,同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度而稳步地推进短道速滑项目的职业化和大众化,为奥运战略中短道速滑项目的健康、快速发展造势。

  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地推进职业化和大众化,不利于短道速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经验事实已经证明的。

  体制改革不是人为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决定的。就现实状况和奥运战略而言,在短道速滑项目发展上仍然应当坚持举国体制。短道速滑项 目应该是我国冬季奥运战略中的突破点和生长点。但是,由于受到气候、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短道速滑项目的社会化程度依然较弱。这就意味着作为一种较为特 殊的项目,短道速滑的发展难以单独依靠社会力量来推进。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改革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通常不 易采取激进式改革。相反,渐进式改革较为稳妥。渐进式改革就是不动旧体制,在旁边发展出一块新体制,也就是存量先不动,靠增量来发展。以往的经验表明,举 国体制在短道速滑的奥运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举国体制需要作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一方面要完善“政府优势”,进一步创新“政 府优势”,使政府能够集中力量发展该项目,促进短道速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增量,即重视和扶持社会力量办体育。

  举国体制仍然应该是现阶段我国配置体育资源一条有效的途径。尤其作为冬季奥运会上夺金重点项目,短道速滑项目是举国体制的存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二、建立多元利益主体的整合机制,鼓励东北三省之外的省、市开展短道速滑项目

  以备战奥运为中心,建立起国家利益至上,多元利益主体的整合机制;既要加强国家队建设,充分发挥中央的积极性,同时,要重视地方队建设,鼓励东北三省之外的有条件省市开展短道速滑项目,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举国体制其实质就是要坚持国家队,实行尖子运动员的统一管理。应当建立起以奥运战略为核心的利益实现和分配机制,促使中央和地方形成合力。短道速滑项目 的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需要妥善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既不能过分强调地方队利益,也不能忽视地方队利益,尤其是要重视支撑省市短道速滑队的建设和发展。 在继续加强黑龙江、吉林等传统地方强队的建设之外,还应当逐步在南方省市推进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形成多个省队的均衡发展,为国家队建设提供坚实牢固的基 础。与此同时,还应当重新加强七台河、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传统重点地市队的建设,调动地市积极性。对于条件好、基础好的地区,应该给予重点扶持;对 于新开发地区,国家应该进行重点培育。

  根据分权让利、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调动地方向国家输送高水平的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积极性, 构建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的竞技体育战略同心圆。地方体育局要有大局意识,要从短道速滑项目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而国家体育总局及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则要把 握全局,从战略高度为短道速滑项目确定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

  短道速滑项目还需要处理好奥运会和全 运会的关系。全运会是实施奥运战略的重要杠杆,直接影响到奥运战略的实施。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有些省市为追求全运战略效益,把那些金牌效益差、投资 大的奥运项目砍掉,影响到这些奥运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成立6年的江苏省短道速滑队解散,就直接影响了“北冰南展”战略的推进,使得短道速滑项目向南部区 域扩展受到了重创。究其原因,客观上是国家没有及时推出鼓励政策;主观上是地方政府没有建立二线梯队等长远的举措。全运会的激烈竞争也使得地方本位主义意 识加强,又使原本条块结合的训练体系变成了条块分割的竞争格局,不利于短道速滑项目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奥运争光目标的分散。为此,加强区域协作, 实现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才能更好地共同服务于奥运战略。

  三、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培养机制,形成健康和谐的短道速滑文化

  借鉴国外经验,及国内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项目发展经验,拓展发展视野,完善青少年培养机制

  短道速滑项目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青少年培养。针对青少年三级培养机制的缺陷和常规教育的不足,应当进一步完善青少年培养机制。而要完善青少年培养机 制,重在采取系统化教育模式,借鉴国内外及其他项目人才培育经验,并通过形成健康和谐的短道速滑文化,规范青少年运动员的赛场内外行为,提升青少年的竞技 水平和德育水平,促进青少年人才的健康成长,为短道速滑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人力资源。

  在我国短道速滑的未来发展上,可以尝试着走 体教结合的道路。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是我国推行体教结合的最佳载体,体育后备人才的学习与训练都在学校内进行。在培养模式、人才引进、资源共享上,需要引进 新理念新思路,通过社会力量、俱乐部培养运动员,或依托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体教结合,都是值得探索的路子。

  针对短道速滑培育机制上 存在的问题,应分年龄、分层次进行专门训练,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化程度。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员配备不同的教练,进行有规律的合理训练,不能拔苗助长。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这个项目的未来发展。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都应当从奥运战略的高度出发,重视短道速滑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建立健全从业 余体校——省、市体校——地方队——国家青年队或国家队的输送模式。对在不同梯队建设中努力工作的培养组织和团队,应当一视同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 于特别优秀或具有非常大潜力的苗子,可以打破常规输送模式,直接送至国家队进行培养。对于重点人才应当重点保护和重点培养。分层次专门训练,成立常设国家 青年队、纳入国家队建设体系,统一管理,形成一二线的有利衔接。        (中)

  

相关专题:2010-2011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专题 

更多关于 全民健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