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泳联改革瞄准中国“梦之队” 希望跳水乱世出英雄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6月04日15:44  新民晚报

  

  

14岁的胡亚丹成为中国跳水队又一颗希望之星

  

  就在中国女乒、中国女羽意外跌下神坛后不久,中国体育的又一支“梦之队”——跳水队,似乎也正被国际泳联的改革者瞄上了。

  2010年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赛正在江苏常州举行。本次比赛取消了男女1米板(非奥项目),首次增设由男女两名队员共同参加,且需要两人跳台、跳板兼项的“集体项目”。新项目头一回亮相,就让人才济济却板台不兼项、“术业有专攻”的中国队栽了跟头,屈居第二。由此,人们普遍认为,集体项目是国际泳联用于打破世界跳水中国“一花独放”格局的突破口。

  创新游戏规则

  国际泳联的改革方式相对温和,只是在项目设置上“推陈出新”,而不是在比赛规则或参赛人数上大刀阔斧。毕竟,与乒乓球和羽毛球相比,游泳作为竞技体育的母项之一,在奥运会上的地位根深蒂固,受国际奥委会的制约较小。但作为一个体育项目,为了生存发展,招揽赞助商、电视转播商和观众,同样需要追逐“眼球经济”。

  集体项目采用“混双”模式,每支代表队派出男女各一名选手参赛,两名选手联手完成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三个3米跳板+三个10米跳台);每名选手必须至少使用跳板和跳台动作一次。比如,女选手完成了2个3米跳板和1个10米跳台动作,那么男选手就需要完成1个3米跳板和2个10米跳台动作。

  这一新的“游戏规则”,不仅使比赛多了一些新鲜感和娱乐性,而且确实让榜首出现了新面孔。在测试赛上,中国队派上男子跳板名将罗玉通与跳台女将汪皓出战,多年不参加跳台比赛的罗玉通被“瘸腿项目”分散精力,跳板动作失误,中国队最终不敌美国组合,无缘冠军。

  强大的跳水“梦之队”的失败,让比赛悬念顿生,也让改革者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集体项目是2009年罗马游泳世锦赛期间提出的新构思,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海苏斯·迈纳喜不自禁地表示,世界杯上的测试结果比想象中的还要好:“增设这个项目是为了推广跳水,就像以前推出双人项目一样,让更多的运动员参加,给他们提供获得奖牌的机会。”

  与拥有集团优势、却按照个人能力分项过细的中国队相比,国外高手大多是一人撑起半边天的“顶梁柱”,是板台兼顾、一专多能的多面手,集体项目这个“新生儿”简直就是为他们冲击金牌而量身定做的。

  期盼百花齐放

  新项目将大家拉回到同一水平线,任何有机会染指金牌的一支队伍,都会看到一线曙光。对部分被高度垄断的项目而言,改革就是为了促成一个“乱世出英雄”的契机。

  客观而言,在国际乒联、国际羽联和国际泳联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下,中国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和跳水队的确都是最大的利益受害者。竞技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在项目改革中,强者必然受制,而相对弱者却会得到更多参赛的机会,这就是国乒、国羽都在抗争的不公平待遇。毕竟,背靠举国体制,中国队得到了对手无法企及的投入和保障,必然也理应得到相应的产出。同时,设身处地考虑一下,就能明白我们的对手为什么越来越少:当他们在无缘金牌甚至奖牌时,项目会因为缺少关注而减少投入,甚至最终萎缩。

  成熟的国际体育组织,无一例外地想要采取改革来遏制这一趋势,而最佳手段,无疑就是运用“奥运金牌”来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按照国际泳联的设想,“集体项目”将复制双人赛的成功模式,从世界杯赛上试水,到2011年上海世锦赛上巩固,最终申请“登陆”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

  中国跳水队曾经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取了8枚金牌中的7块。但从国际泳联的初衷出发,有更多协会能在奥运金牌盛宴中分一杯羹,才是跳水项目能长远生存的前提。新设项目是为了打破旧的秩序,唯有如此,各种潜在势力才会蠢蠢欲动。

  本报记者俞剑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跳水世界杯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