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撰文/新快报记者 吴禄庭
新快报讯昨天下午,第17届跳水世界杯赛在常州揭幕。与以往不同,本届赛事取消了男女1米跳板项目,首次推出集体项目,由一男一女选手轮流在跳板和跳台完成比赛。
集体项目由一个协会的男女各一位选手参赛:参赛的男女选手加起来要完成6个无难度系数限制的动作,每人至少使用3米跳板和10米跳台一次;必须使用6个难度组别;所有选手须先完成3米跳板的动作后再完成10米跳台动作;3个3米跳板的动作和3个10米跳台动作的总得分决定该队的比赛名次。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海苏斯·迈纳说:“推出这一项目,是希望它有机会能够进入奥运大家庭。”国际泳联有此改革,与1米跳板被拒在奥运大门外有关,原因是1米跳板高度不够,选手们很难做更精彩的高难度动作,观赏性不够强。
对于集体项目能否被奥运大家庭认可,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心里也没底,“毕竟它是一个新项目,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在当天集体项目的角逐中,代表中国队参赛的两位选手分别为罗玉通和汪皓。
扩展阅读
改革针对中国?
新快报讯 国际泳联增设集体项目,有人认为此举是针对中国,毕竟中国选手并不擅长这种全能型集体项目。对此质疑,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海苏斯·迈纳没有进行正面回答,他只是表示:“中国特别强大。”
中国选手在跳板或跳台上优势比较明显,但由于不像国外选手那样板台兼顾,因此有人认为国际泳联增设集体项目是针对中国队。迈纳则表示:“中国跳水队不是很强,而是特别强!增设集体项目旨在推广跳水,让更多的人关注这项运动。”
海苏斯·迈纳透露,在今年9月份的国际泳联技术会议上将对集体项目进行更详细的讨论,以便决定该项目是否会出现在明年上海的游泳世锦赛上。
进军奥运众人支招
新快报讯 国际泳联推出集体项目,是希望其能够成为奥运大家庭的一员。不过从赛事的相关规则看,集体项目还是缺乏卖点。为此,有不少网友纷纷发表建议,希望集体项目能够做得更好。
1 决赛沿袭其它跳水项目赛5轮模式,前2轮规定动作,后3轮自选动作。规定动作由中国和英国设计,一为"化蝶",一为"罗密欧与朱丽叶"。解释权归国际跳水协会。
2 正式比赛前五分钟,安排简单的揭幕仪式:一对古装中国男女,两人同拉一红绸从10米台往下跳。飞行过程中,男大呼"织女",女大呼"牛郎",空中对视陶醉,振臂作拥抱状。落池时水花越大越好。
3 选手如是情侣组合,裁判要加10分的印象分;选手如是夫妻组合,裁判要加15分的印象分;选手如是分手情侣或离异夫妻,裁判要加20分印象分,且难度系数限制自动取消。
4 比赛时选手一方落水后,如遭遇不可预料之意外,另一方应不怕牺牲与嘘声勇敢救援,上岸后不管多累也要为对方做人工呼吸。裁判可按其表现相应加分,反之可直接取消其参赛资格。
5 鼓励选手空中小动作尽量发挥人类想象力,提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之精神,但绝不主张参赛选手在跳台或跳板上卿卿我我、缠绵悱恻。
改革没新意混双才好玩
新快报讯 跳水首设集体项目,这是国际泳联的一项新举措。但从各方的反映看,这项赛事并未获得一片叫好声。有人甚至提议,既然都是男女搭配了,跳水应该像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那样设立混双项目。
支持派
混双增加恋爱机会
相比中国乒乓球、羽毛球两支"梦之队",跳水队的"恋情"并不算多,外界知道的或许仅有"田郭恋"。跳水设立混双项目,男女选手为了达到配合默契,肯定会经常在一起训练交流,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为男女朋友的机会。
反对派
不协调,破坏观赏性
由于男女选手在身高、力量、弹跳力方面存在差距,这要求参赛选手在配合上需要更默契。因此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男选手一般以爆发力和肌肉线条来呈现自己的优势,而女选手则以柔韧性和身体的舒张力来完成自己的动作,搭档参赛可能会导致空中姿态不协调,破坏了跳水比赛的观赏性。
■示范田
邓亚萍&林志刚
1993年,两位乒乓球选手在国家队步入爱河,后因种种原因导致分手。10年之后,邓亚萍在英国进修时得以与林志刚重聚并步入婚姻殿堂。
刘国梁&王瑾
刘国梁与王瑾开始交往时只有16岁。在两人恋爱一年多后,王瑾离开了国家队前往日本打球。2006年,刘王两人长达14年的热恋修成"瑾玉梁缘"。
姚明&叶莉
16岁的姚明在上海体校篮球班就瞄上了叶莉,不过叶莉是出了名的冷傲性子,对姚明一直不冷不热。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叶莉被姚明的细心和坚持所打动,后者抱得美人归。
申雪&赵宏博
长期在一起训练,让两人终生爱意。2006年3月22日,在日本东京的世界花样滑冰世锦赛上,赵宏博跪地向申雪公开求婚。
杜丽&庞伟
2009年8月17日,两位射击手杜丽和庞伟迈进婚姻殿堂,成就了体坛又一对奥运冠军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