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国梁:让马琳别自己吓自己 日乒有3水谷隼也不怕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20:35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5月29日消息,第50届世乒赛团体赛在莫斯科展开男团半决赛的争夺,中国队和日本队遭遇。马琳首战以3比1战胜吉田海伟,马龙接着三局横扫水谷隼,第三单打张继科也以3比1击败岸川圣也,这样中国队以3比0淘汰日本队率先进入男团决赛,中国队将与韩国队和德国队之间的胜者争夺冠军。

  比赛结束后,中国队主教练在混合区接受记者采访对这场半决赛进行了点评,“今天比赛结果我还是非常满意的,最终我们顺利拿下了日本队。赛前我们做了很困难的准备,甚至做了再碰到亚锦赛决赛那种困难场面的准备,因为日本队现在的冲击力和战斗力越来越强,他们已经开始向我们挑战,所以我们必须一开始就压制,让他们感觉中国队难以逾越,今天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在具体谈到几位弟子的表现时,刘国梁首先肯定了大家的发挥,“今天发挥整体还是非常好的。”

  比赛中马龙对阵对方的头号球星水谷隼,昨天的四分之一决赛他则是迎战萨姆索诺夫,两场比赛的排兵布阵足见球队对马龙的着力栽培,比赛中马龙用淋漓尽致的发挥让水谷隼甚至连招架之功都失去了。“我们派出这种阵容经过了慎重考虑,让马龙抓对方的头号水谷隼,这种机会让给马龙去打,他没有让大家失望。应该说今天他比昨天更自信,漂亮球和灵感球也更多了。”刘国梁给予了马龙很高的评价。

  谈到在比赛中第一个出场的马琳,刘国梁认为马琳的获胜对全局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马龙第二场发挥那么轻松,跟马琳第一场取胜奠定基础有一定关系,如果马琳第一场没有拿下,马龙压力就会大。”对阵吉田海伟时,马琳基本控制了场上优势,不过吉田海伟也有偶尔的灵光乍现,第二局吉田海伟曾经以11比9取胜。

  分析马琳遇到小麻烦的原因时,刘国梁表示,“吉田是中国人加入了日本籍,跟中国队球路还是比较了解,他又是直板打法跟马琳斗。我觉得马琳还是把对手想得太复杂了,前面一直打得很紧,有点磕磕巴巴的。第三局叫完暂停之后我跟马琳说,你把对手估计太高了,你老是想他跟你一个水平,跟你一样算,其实这是自己吓唬自己,实际上他已经动不了了,你上来一调动正手已经把他锁住了,其实只要想简单一点,就会像第四局那样变得就轻松了。”

  “吉田还是吉田,他和公开赛时的那个吉田还是一个人,关键可能是马琳自己的心态稍微有些变化,自己想得有点多。当然了,第一场球来说确实比较难打,吉田也是挺能拼的。”刘国梁坦言道。

  接下来在说到第三个上场的张继科时,刘国梁说,“张继科总体表现不错,但是犯了一些小问题,比如第二局9平之后输了两个发球,下来之后我说这没什么道理,8比7的时候发钩子赢的,但是后面连续发了两个没处理好。关键场次里犯这种错误不应该,包括第四局10比4领先之后明显有些走神,被对手追上比分之后心态开始起变化,所幸最后10比9拿下了比赛。”

  “如果对手正常赢无所谓,如果自己犯错被对手赢了,以后可能负面影响就比较大,比赛结束后我在场地里批评他了。我们的运动员应该引以为戒,大赛时候不能犯这种错误,可能一个小的错误被对手抓住就会起变化,10比4的时候马琳可能觉得已经没问题,如果那个球真的被对手给对手救回去,马琳都会受影响。”刘国梁接着说。

  刘国梁多次公开表扬日本男乒这几年取得的巨大进步,尤其是在谈到水谷隼的时候刘国梁更是不吝溢美之词,直言这位日本新星是一位手感极佳的乒乓天才。“但是感觉水谷隼还是没有给中国队构成真正威胁,您认为日本队如果要真正挑战中国队,他们还要经过多少年?”记者问刘国梁。

  “其实这完全取决于发挥,今天马龙发挥非常好,如果马龙稍微差一点可能就不是这个评价了,日本队要是能在一开始把我们纠缠住,比赛还是比较难打的。总体上水谷确实非常优秀,昨天大家也说了他全胜,但是我也说了他全胜也是因为没有碰上中国队。”刘国梁幽默的回答逗乐所有记者。

  “确实是这样,我们确实夸他是天才,但是他具备的东西马龙身上也具备,他的天赋他的手感我们的队员也都具备,中国对乒乓球的系统理解是全世界最好,我们赢在整体。他们要想跟中国抗衡,光有一个天才运动员还不够,必须要建立完整的机制才有机会。”刘国梁补充道。

  “最近几年日本队很多方面甚至都超过了韩国,现在已经绝不在韩国之下,但是要跟中国并驾齐驱,可能5年时间也不够吧。即使他们有三个水谷隼,我想我们也还是不怕的,我们就按照现在的阵容。”刘国梁说。

  (杨旻发自莫斯科)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第50届世乒赛团体赛专题 

更多关于 张继科 世乒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