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四年前的五月,李琰做出了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决定--回国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国家队主教练。四年后的李琰率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率中国女队包揽四金,如此辉煌的战绩让她家喻户晓。全国冰迷、所有队员和冬运中心都认为李琰是带领中国短道队在索契奥运会争取再度辉煌的最佳人选,而今天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传来好消息:李琰正式续约四年,将带领中国短道队征战2014年冬奥会。
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短道速滑注定是李琰最适合的事业,而短道速滑教练也注定是她最得心应手的职业。做短道速滑运动员时,李琰曾经参加过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夺得时为表演项目的短道速滑1000米金牌。由于李琰在比赛中的优异表现,卡尔加里冬奥会以她的照片为原型制作了一张海报,上书“神龙腾飞”四个大字,这是1988年冬奥会惟一一张写有中国字的海报,可能也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出现在冬奥会的海报上。
1994年退役后的李琰完成了大学学业,顺利地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办公室工作。已经离开短道速滑多年的李琰接到了一个改变她生活的电话--当时国家体委的人打电话问她是否愿意去欧洲执教,对冰雪的留恋和热爱让李琰心怦怦直跳,李琰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我去!”。在丈夫的支持下,李琰到斯洛伐克执教该国的国家队。在短道速滑项目发展几乎为零的斯洛伐克,李琰最终率领一名斯洛伐克选手参加了盐湖城冬奥会,为斯洛伐克书写了从零到一的纪录。
2003年,在向美国滑冰协会递交工作申请十个月后,李琰等来了工作合同--担任美国短道速滑队的主教练。面对包括奥运冠军阿波罗在内的美国短道速滑队,李琰解决问题的方式很特别,没有强压而是交流沟通,帮助运动员树立正面的信心,运动员们相信:李琰是最好的教练,跟着她练成绩就会提高。李琰率领美国队成绩节节攀升。都灵冬奥会上,阿波罗获得一金一铜,美国男队还获得接力项目的铜牌。
2006年都灵冬奥会后,处于低谷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向李琰伸出橄榄枝--希望她回国担任国家队主教练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尽管丈夫已经在美国找到稳定的工作,不到两岁的女儿是最粘妈妈的时候。但是,面对国家的召唤,在家人的支持下,李琰依然选择了回归!带着女儿贝拉,李琰从美国风尘仆仆赶回北京。当时,李琰的这个名字并不被大家熟悉,新浪体育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几家采访李琰媒体。还记得李琰接受采访那天穿着一件休闲的粉红色长袖T恤,时不时还蹦出几个英文单词。小女儿在公寓房间的大床上蹦蹦跳跳,怀抱女儿的李琰脸上写满了慈爱和温柔。只有谈起自己的执教经历和成就,李琰的自信和霸气才油然而生:“我相信我是最好的教练,完全能够胜任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主教练的职务。”当时她说:希望温哥华冬奥会上的金牌越多越好!
面对中国短道速滑队新老交替、青黄不接的状况,选拔后备人才、取得运动员的信任是李琰的当务之急。2007年初的亚冬会,奥运冠军王濛与主帅李琰之间爆发冲突,队中第一明星当众炮轰主教练没有战术,“威胁”要退出国家队。这是尚出于磨合期的李琰和中国短道速滑队之间爆发出的最大冲突,冬季中心对王濛做出处罚:“下放”回省队。王濛重返国家队后,两个女人之间的“硝烟”被相互理解、逐渐信任和共同努力下达成的好成绩化解。李琰直言王濛是她最信任的领军人物,王濛“策划”的赛场生日会让李琰热泪盈眶。
温哥华冬奥会前尽管遭遇王濛意外受伤、主力队员刘秋红因伤缺阵等种种意外,主帅李琰危机面前临危不乱,王濛更是如同定海神针般稳定、沉着。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包揽四个项目的金牌,王濛在温哥华赛场跪地磕头向李琰谢恩。紧紧抱着爱徒,泪水恣意划过李琰的面庞!冬奥会后李琰的去留问题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王濛多次在各种场合表示,希望李琰留任,希望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相关领导考虑帮助李琰解决家庭问题。
四年后,又是一个五月的一天,在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新闻发布厅内,来自全国几十家媒体的镜头和录音笔对准了身着职业装的李琰。谈起过去四年的工作,李琰说的最多的是感谢,她说:“感谢中心四年前给了我为国效力的机会,感谢中国短道队带给我成熟和进步,我心存感激!”李琰的感谢同样送给家人,温哥华冬奥会的成功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这次续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女儿贝拉和丈夫无条件的支持,“感谢我的先生和孩子!”李琰说。
李琰续约后还没有来得及和队里的“孩子们”沟通,孩子们会说什么?她猜:“他们肯定会说:很高兴教练能留下来,很高兴我们能继续跟着教练训练!”当记者提到是否要继续当“后妈”,李琰笑了笑表示默认,她说:“我的个性可能很难改变,做好职业教练最重要。对队员们,我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职责,队伍的组织结构会有变化,有奥运冠军、也会有能力比较差的孩子,我在队伍管理方面要多做工作。”对于队长王濛的2014年前景,李琰充满期待。她说:“奥运会后,她多次表达心愿:如果有可能,各方面条件允许,她会继续参加索契冬奥会。我认为,在举国体制下,培养运动员不容易,我要想法设法帮助运动员延长运动寿命。”
除了索契冬奥会上的成绩,李琰还关注的是后备力量的培养,她说:“我希望在我执教四年的周期后不要再每四年较一次真,短道速滑项目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让这个项目能长久不衰,希望像其他优势项目一样,有很好体制能支撑短道速滑的发展。”
和四年强相比,娇小的李琰显得清瘦了、但是更精神了。压在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是李琰眼中的那份坚毅始终没有改变!
(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