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羽多年来缺乏不同意见 如此溃败不能再一团和气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5月16日07:06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慈鑫

  

  5月15日,吉隆坡,中国女队不敌韩国队痛失尤伯杯。中国队第一女双马晋/王晓理输球后,在接受主教练李永波的指导。CFP供图

  今天下午结束的2010年尤伯杯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赛决赛爆出了大冷门,被视为整体实力明显高人一筹的中国女队,以1∶3被此前从未夺取过尤伯杯冠军的韩国队击败。中国队总教练李永波认为,这是中国队年轻队员为成长付出的代价,但尽遣新人的用人安排、多数队员的心理素质脆弱、未能及时在备战中防患于未然等问题,却似乎透露出中国队更深层次的问题——轻敌、自负和缺乏忧患意识。

  本届尤伯杯冠军,早已被外界视为是中国队的囊中之物——在当今羽毛球女单和女双世界排名表上,中国队员囊括女单的前五名和女双的前三名,而韩国队则无一人进入女单世界前十和女双的世界前五位。至少从世界排名看,在由三位单打和两对双打选手组成的尤伯杯参赛阵容上,中韩两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这也是众人几乎一致看好本届尤伯杯必定为中国队所夺的原因。

  而中国队也做好了连续第七次捧起尤伯杯的准备,正像李永波在赛前所说,“中国队就是奔着冠军来的,拿了亚军也是失败。”

  但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队对夺冠已不仅仅是自信,而是到了盲目自负的地步。在中国队确定的参赛人员中,十名队员中有八名为从未参加过世界大赛的年轻队员,于洋、杜婧是仅有的有奥运经验的选手,但也没有参赛尤伯杯的经历。李永波在赛后也承认:“整支中国队都是由没有尤伯杯经验的新人组成。”

  派出这样一支纯新的队伍参加重大国际比赛,在羽毛球历史上是罕见的,也难怪马来西亚当地媒体评论,“中国队艺高人胆大。”但评论的言辞中,透露出人们已经隐约看到了中国队过于自负和轻敌的情绪。实际上,从今天的比赛过程看,中国队毫无艺高可言,比赛的惨败多少有点中国队被自己打败的味道。在首场比赛中国队王仪涵对阵韩国选手裴升熙的比赛中,世界排名第一的王仪涵大失水准,反倒是世界排名第十五位的裴升熙准确地抓住了王仪涵身材高大转身速度慢的弱点,频频前后吊球。王仪涵在赛后也表示自己的心理压力较大,导致发挥有些失常。

  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双组合马晋/王晓理也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实力。马晋在赛后表示:“在王仪涵输掉首盘后,我们的压力增加了很多。”

  奥运冠军于洋/杜婧今天也完全被世界排名远在自己之后的韩国选手压制。从赛后的技术统计看,于洋/杜婧没有一项指标占优,网前得分竟然为零。

  大多数队员都发挥失常,李永波认为这是年轻人为成长付出的代价。不过,中国队这个几乎完全由新人构成的参赛名单实际上曾引起外界争议——女单世界排名前五的队员都是中国人,中国队弃用世界排名第三、第四位的王琳、王适娴,而使用第五位的蒋燕皎是出于何种原因?进一步说,中国队是不是派出了最具实力的阵容?这些都曾是人们的疑问。

  当中国队十天前高调出征尤伯杯时,人们很难想像到今天的大溃败,这也完全出乎李永波的意料。但令人更感到意外的是,多年来对于中国羽毛球队的任何决策和失利,几乎从来没有国内的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和意见,除了远在韩国的前中国队教练李矛。

  仅以队员年轻作为中国队此次溃败的理由未免有些牵强,因为韩国队同样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队中除了李孝珍、李敬元少数几名老将外,其他队员也都是北京奥运会后入队的新人。但韩国队队员的精神面貌和技战术运用却明显在中国队之上,除了老将发挥的稳定军心作用外,中韩两队在训练质量和战术安排上是否也存在差距呢?

  对于中国队暴露出的问题和弊病,中国羽毛球队很少能像中国乒乓球队那样自上而下地做出检讨,进而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更多的时候,人们会看到,即使是取得一些理应获得的胜利,李永波也会极尽赞美之词地大加夸奖,比如,中国女队在半决赛上击败实力明显弱于己方的印尼队之后,李永波仍然大赞自己的队员是最棒的,而对中国队员遇到的险情则轻描淡写。也难怪,不少中国球迷都发现,中国羽毛球队已经被李永波宠惯了,捧得太高了。

  但对这种连球迷都感到反常的现象,在中国羽毛球业内却几乎无人提出质疑。在这种氛围下,中国队此次在尤伯杯上遭遇惨败很可能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一团和气中收场,但照此发展,未来类似的大冷门继续爆出也就不足为怪了。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年汤尤杯羽毛球赛专题 

更多关于 李永波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