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哥华冬奥会中国成绩解码 究竟是谁挖来冰雪金矿?(2)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3月06日10:01  南方都市报

  加拿大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冰壶强国,全国大约有120万人参加冰壶运动,大大小小的冰壶俱乐部有1200个。丹尼尔练习冰壶40年,有20多年的执教经验,他曾带过加拿大魁北克省冠军队。来到中国后,丹尼尔负责带领男、女两支冰壶国家队,可队员们的水平实在拿不出手。女队队长王冰玉曾回忆说,2004年她们前往加拿大训练,发现那里的老太太都比自己打得好。

  冰壶是一项兼具智力与力量的冰上运动,丹尼尔的工作可不轻松:“一开始,我发现中国运动员专注于投掷、刷冰等技术本身,战术水平不是很高,所以,我着重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水平,教他们打比赛的方法。”

  王冰玉表示,丹尼尔让这支队伍的水平上升了一个层次。“他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经验,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项目。而且,他这个人非常自信,我们在场上看见他,马上信心百倍。他还是很幽默风趣的人,有助于调整我们的情绪。”在队内,大家都喜欢称呼丹尼尔为“白求恩”。

  很快,“白求恩”的努力就取得了回报。女队获得2008年世锦赛亚军、2009年大冬会冠军和2009年世锦赛冠军,男队也在2008年世锦赛上收获了第4名的历史最好成绩。而在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女子冰壶队最终名列第3,尽管没能复制世锦赛的夺金奇迹,但这枚铜牌已是弥足珍贵。

  冲突 无法理解中国思维

  球队实力大幅度提高,但中西理念上的碰撞不可避免。冬奥会小组赛中,女子冰壶队4比7意外输给弱旅俄罗斯,这让丹尼尔大为不满:“更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输了比赛她们还呵呵笑!”他甚至在接受本国记者采访时大爆队中不和内幕,“有队员嫉妒王冰玉,我很早之前就向她们解释过了,打冰球你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除了主将,其他人基本没有机会接受采访。”

  尽管这些说辞事后遭到了中方领队的极力否认,但丹尼尔在中国的水土不服,已是无法回避。无论是世锦赛摘金,还是在冬奥会拿到铜牌,在凯旋的队伍中,都没有出现丹尼尔的身影。“我不太适应中国的体系,比如连几点起床、几点吃饭都有严格的时间表,而且总有那么多的会要开。我不是说这有什么不好,但确实跟我在加拿大当教练时的感觉完全不同。还有一点,队员们已经在国家队呆了7年,已经早就形成了一种概念,觉得练冰壶就像是在单位上班,干好干坏都没关系,中国照样会给吃给住。”丹尼尔还无法理解的是,自己在中国执教竟然需要参加数不清的会议。他一度强硬地表示,自己将不再执教中国。

  但在冬奥会之后,丹尼尔又犹豫了起来。“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6月30日合同到期的丹尼尔说,“也许我还会选择留在中国,也许我会到别的国家。”他透露,已有几个国家的冰壶协会与自己有过接触。

  花样滑冰双人滑队主教练姚滨

  他的队伍代号“非常6+1”

  “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哭个痛快。”姚滨说。这个浸淫于中国花样滑冰长达45年的传奇人物,在自己成为国家队教练的第24个年头,终于率领弟子拿到了一枚冬奥会金牌。在此之前,俄罗斯对双人滑奥运金牌的垄断已经延续了46年。

  地位 姚家军中那个独特的“1”

  人们总是喜欢用“×家军”来暗示某位教练的强势,按照这种表述习惯,没有谁比姚滨与他的弟子们更有资格获得“姚家军”的称号,尽管姚滨自己更喜欢“非常6+1”这个带有娱乐色彩与调侃意味的代号。

  姚滨的确是那个独特的“1”,他是“姚家军”的灵魂与领袖。除了督促弟子训练,他还为他们磨冰刀、选音乐、设计出场服……从盐湖城到都灵,从都灵到温哥华,其他队伍的教练换了一茬又一茬,唯有姚滨如同游击队长一般,带着他的士兵游走于丛林沟壑之间,坚持战斗。

  1980年的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当时还是运动员的姚滨就与搭档栾波一起出现在了赛场,不过他们最终名列倒数第一。“那个时候感觉中国人想要出点什么成绩属于天方夜谭,人家是个洋玩意,咱们太土,土得不能再土。”

  秘方 走自己的路以土制洋

  姚滨开始了以土制洋的历程,他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抛弃传统。他有这么一段回忆:“以前咱们国家用的训练体制、方法都是从苏联那面传过来的,练力量就是顶杠铃,练耐力就是长跑,跳高跳远都是辅助的因素,结果我们职业花样滑冰运动员,偏偏滑冰不行。我做教练以后,这些东西全都不要了,我们的训练方法、手段应该离终端技术、冰上的技术最接近。”

  姚滨凭借自己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逐渐在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身上试验成功,哪怕他们都不是滑冰天才。总有海外媒体揪住他不放:“你一定有什么秘诀?”姚滨也总是摇头否认。他是中国体坛少有的具有浪漫气质的教练,但他的执教理念却再也朴实不过,“哪儿缺就补哪,一点一点地补。”孤傲的他甚至从不刺探对手情报,“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就行。”

  担忧 中国双人滑时代还未到

  渐渐地,姚滨从倒数第一磨成了世界第一,又从无冕之王磨成了金牌教练。一路走来,身心疲惫。“该进修理厂好好修理修理了,浑身都是病,这腰要做手术,现在坐一会就不行。”姚滨说。

  但他不可能急流勇退,申雪/赵宏博退了,庞清/佟健年龄也大了,姚滨的手里只有老三、老四、老五,青黄不接的局面即将到来,“上届奥运会完了以后,就有人说中国的双人滑时代到了,不能吹。老大要退役了,如果老二再退,只剩下老三,小的上不来,有什么资本这么说。下届在俄罗斯能实现吗?这是什么项目?人打分的项目,不是掐秒的,不是量尺的。人家说你行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主教练

  达斯汀·威尔森

  执教时间最长的外教

  “中国的差距在于教练。”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教练纪东直言不讳。而在几年前,这个差距更大。

  于是,他们开始请外教。第一个被请进来的是前加拿大队体能教练辛迪,经她介绍,她的老乡——— 前澳大利亚队助理教练达斯汀·威尔森在2004年也来到了中国。一转眼,达斯汀在中国工作已有6年,成为冰雪项目中执教时间最长的外教。

  特点 24小时都在开动的火车头

  达斯汀个头不高,长得很结实。他以前也是空中技巧项目的运动员,但运动成绩很一般,最好成绩仅是加拿大全国比赛第三名,世界杯分站赛第十名。

  中国队是达斯汀第一次执教一支国家队,而且还是一支企盼拿奥运冠军的国家队,再加上语言不通,达斯汀知道担子很重,但也很有“挑战性”。

  他每天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做什么?修雪道。这个项目起跳的雪道,有一定的弧度,需要每天修补。一旦碰到雨天雪天,教练更要提早一个小时到训练场。而每次训练结束,他总要一个人留下来,把雪道修补好。“我修的雪道,队员们最放心。”

  领队闫晓娟对达斯汀工作的评价是:极为认真负责。而加拿大媒体形容他是24小时开动的火车头。“我的妻子在澳大利亚,我们暂时也没有孩子。所以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达斯汀说。

  此外,达斯汀给这支队伍注入了信心。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请相信我,你能行的。”他刚来时,中国队给他的感觉是一支安静的运动队,队员们都不太说话。可能是当时受伤太多,队里的情绪很低落。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达斯汀就把队里的气氛激活了。韩晓鹏说:“达斯汀永远鼓励我们,让我们感觉我们总是最强的。”

  成绩 使中国队具集团性优势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