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代表团参加冬奥会历史 都灵实现男子零的突破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1月28日23:1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 中国代表团参加冬奥会历史

  新华社周欣 刘阳

  从1980年第一次组团参加比赛,到2002年杨扬“唱响”中国选手在冬季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金,再到如今拥有雪上空中技巧、短道速滑以及花样滑双人等团体优势的冲击波,30年来,中国冰雪健儿正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1980年2月13日至24日,第十三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的普莱西德湖举行,我国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这是我国自从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权利和地位之后首次参加冬奥会。在这次冬季奥运会中,我国共有28名运动员参加了速度滑冰、花样滑冰、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现代冬季两项共五个项目十七个单项的比赛。

  1984年2月8日至19日,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成为冬奥会东道主,中国派出37名运动员,参加了滑冰、滑雪和现代冬季两项的26个单项比赛。中国台北奥委会也派了14名运动员,这是海峡两岸中国选手第一次同时参加奥运会。

  1988年2月13日至28日,加拿大卡尔加里第15届冬奥会首次将比赛时间延长到十六天,横跨三个周末,由于中国未取得冰球参赛资格,高山滑雪、跳台滑雪和现代冬季两项的水平较低,而雪车、雪橇两项又未开展,因此,中国仅派出20人的代表团,运动员13名仅参加了速滑、花样滑冰和越野滑雪三项比赛。在短道速滑比赛这个表演项目中,不满20岁的中国姑娘李琰在女子短道1000米、1500米和500米比赛中夺得一枚金牌,两枚铜牌。

  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16届冬奥会是最后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举行的冬奥会。中国派出35名选手参加34个单项,收获3枚银牌,2个第四名,奖牌榜列第15位。女子速度滑冰选手叶乔波在比赛中带伤上阵,顽强拼搏,先后在500米和1000米中获得银牌.这是中国第一次在冬季奥会上取得奖牌。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中,李琰获得银牌。陈露在女子单人滑比赛中名列第六,是当时中国在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1994年2月12日至27日,第17届冬奥会在挪威利勒哈默尔举行,中国派出27名运动员(女选手19名)参加了速滑、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冬季两项和自由式滑雪等项目,共获得1银2铜,奖牌榜列第19位。其中,张艳梅获女子500米短道速滑银牌,叶乔波获得女子1000米速滑铜牌,陈露摘得花样滑冰女子单人铜牌。

  1998年2月7日至22日,日本长野举行第18届冬奥会,中国选手参加了滑冰、冰球、滑雪、冬季两项4大项,短道速滑、速滑、女子冰球、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等共40个单项的比赛。中国冬奥健儿获得6枚银牌和2枚铜牌,可惜与金牌无缘,在奖牌榜列第16位。在男女短道速滑6个项目中,中国选手在每个项目中都有奖牌进账:女选手杨阳在与队友联手夺得接力项目的银牌之后,又夺得女子500米和1000米两枚银牌,成为历届冬奥会夺得奖牌最多的中国选手;杨扬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名列第二,并打破世界纪录。男选手李佳军在长期尿血身体欠佳的状况下,在男子1000米中拼下一块银牌,成为中国冬奥史上获得男子奖牌的第一人;17岁的安玉龙在男子500米比赛中名列亚军,此外,中国男队还在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获得铜牌。中国花样滑冰女运动员陈露再次收获铜牌。

  2002年2月8日至24日,第19届冬奥会在美国盐湖城举行。中国选手收获2金2银4铜,奖牌榜排名上升到第13位。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赛中,杨扬为中国获得了第一枚冬奥会金牌。此后,她又与队友一起获得了女子3000米接力的银牌,并在女子1000米比赛中再夺金牌。而申雪和赵宏博也在欧美选手垄断的花样滑冰双人滑项目中拼下一枚铜牌。

  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中国派出153人组成的代表团,78名运动员参加了3大类、9个分项、47个小项的比赛,雪上项目参赛人数首次超过冰上项目。获得2金4银5铜,奖牌榜名列第14位,奖牌总数超过历届。首次参赛的王濛收获1金1银1铜,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赛中赢得冠军;杨扬在女子1000米中获得铜牌;张丹/张昊、申雪/赵宏博和庞清/佟健带伤参赛仍取得第二至第四名,感动了观众,也感动了世界。韩晓鹏则打破了欧美人的垄断,获得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实现了中国雪上项目以及男子项目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李妮娜在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获得银牌。 (完)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10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成立专题 

更多关于 冬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