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组图) |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3月17日消息,北京奥运会举重冠军张湘祥做客新浪聊天,与广大网友交流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心情感悟以及奥运会后的近况,他谈到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伤痛,并首度谈及了个人感情问题。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新浪体育的聊天室今天又请来了一位体坛巨星。
今天将通过新浪网和体育迷们见面的是北京奥运会举重冠军张湘祥,在北京奥运会上他以抓举143公斤、挺举176公斤、总成绩319公斤得到了62公斤级的金牌。
首先请张湘祥向各位新浪的网友打个招呼。
张湘祥:大家好。
奥运会后和网友交流
主持人: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到现在已经有7个多月了,这7个月中你肯定经历了很多事情,比如拿起金牌站到领奖台到现在,肯定有各种事情,能给我们讲讲这些,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意思的事吗,比如像你回老家,你什么时候回去的?
张湘祥:这个有点远,应该说比完赛,从那天晚上开始,从8月11号晚上比赛完结束以后,一下台就开始一大串的采访,国内记者,国外记者,发布会等等,那天晚上应该弄到12点多,完了以后又是视频采访,就是直播,然后有将近到一个多小时以后,然后那天晚上我估计是三点多才结束的。
主持人:比赛的当天。
张湘祥:到8月13号三点多,我回去以后那天晚上就失眠,因为本来就体力透支,时间一长的话,人就特别累,那几天,那一个礼拜基本上都是四五点睡觉的。那段时间的什么网友、聊天都是那个时间段,那个时间段睡不着没办法,就会在网上看,会留言什么的,那个时候他们抓住我的规律是每天都在三点五点之间,很多网友都在那边等我。
主持人:就看到你的博客是吗。
张湘祥:对,还有留言。后来等我缓过来以后,时间又打乱了,规律就不在那边了,那些人又等不着,死活在那等,他们也挺累的。
主持人:张湘祥还是自己亲自上网跟网友接触的。
张湘祥:对,我觉得这样最真实,让别人代替我跟别人交流、说话很不诚实。
主持人:就是在新浪上写的博客的文章。
张湘祥:我所有写的发言的留言的全是我自己。
主持人:那你打字的速度应该是挺快的。
张湘祥:还可以吧。
主持人:其他的,除了奥运会结束以后,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有意思的,像你回老家,或者参加了什么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活动?
张湘祥:怎么说呢,对于祖国人民,还有省里面,福建龙岩,我们市里面,对我们运动员都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取得的成绩跟他们有莫大的关系,还有我的北京体育大学,我从小是从福建龙岩市体校直接被选到北京体育大学的竞技体校。
主持人:那多大。
张湘祥:我95年来的时候读初一,我去年研究生毕业了,我在北京从95年到现在。
主持人:14年了。
张湘祥:14个年头,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主持人:悉尼奥运会之前啊。
张湘祥:那时候我才上高二,那时候还是小屁孩一个。
主持人:那时候你在世界上已经举出名来了。
张湘祥:的确比较小,而且在学校这个环境里面吃的苦也蛮多,条件跟专业队来比不是那么优越,所以想法特别多。我们那时候的生活,还有一些作息都是跟学生一样,那么早晨一三五出操,五点多就得爬起来,那时候冬天多冷,还裹着军大衣,经常会拖到地板上那种,冬天风又大。那时候我们一个房间有几个人,七八个人住,学校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就北体大。
张湘祥: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集训队员比较多,其实一下子条件太优越也不好。当时小孩从离开家里来讲,挺痛苦的,好像什么也没有,房间除了人没别的,就是那种感觉。那种环境也造就了我现在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自己对事业,还有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其实有很大动力的。
主持人:现在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向往应该是实现了的情况。
张湘祥:只能说实现了一部分。
主持人:那你后面还有更美好的。
张湘祥:当然。
主持人:你去悉尼那会肯定跟在北京不一样的感觉,咱们抛开地点的不一样,东道主的不一样,其他在比赛上有什么不一样吗,紧张感。
张湘祥:压力是一样的,在哪里比赛真正心态来讲不会有太大问题,主要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一些比赛过程当中,你会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及不及时,这个很关键。像我们在国外的话,首先你的交通、人文,还有一些人的语言,各方面交流,这都是问题,不是很方便。如果你在国内那肯定不一样,因为你各方面准备的都很到位,因为有专门的团队,专门的群体为你准备应该做的事情。你会根据自己,你要做什么,一声令下马上可以办到,这个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可以排除很多不必要的那些考虑,那些不必要的一些损失。
亚奥理事会英语发言
主持人:我们知道你语言,英语是很不错的,你什么时候学英语学到现在,因为运动员很多人学英语,但能达到发言这种情况不是很多。
张湘祥:英语从小的时候,刚开始我学的很不好的,因为我们起步蛮晚的,都是从初中开始。
主持人:基本上到北京才开始学?
张湘祥:主要我对英语比较感兴趣,但是后期来讲,那时候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学的比较多一些,机会比较多,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赛事。我们体育大学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上晚自习,有那个氛围的话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有机会跟老师交流一点。我到国家队以后英语就没了。
主持人:不会吧。
张湘祥:但是很多会淡忘掉,因为我们不是经常频繁地去交流。这次我去亚奥理事会,我去那个,真的好几年没出国了,这几年基本没有说英语的,人家说快一点的时候我就楞在那了,我听着很耳熟,我应该说什么呢。我去的时候,在飞机上,其他的国家不同的人说的都是不一样的,我说这个,这个有点累,听不懂,我问翻译,他说什么。他说叫他再说一遍,哦,是这样。我说你都要再听两遍,那我肯定还得费劲一点。
主持人:你去亚奥理事会,你是代表中国去的吗,我们知道你还发了一个言,这个发言是事先你自己写好的?
张湘祥:这个发言来讲,这次亚奥理事会它是说,这个体育大会是首届,它还有一个亚奥理事总部大楼最新落成,在科威特,然后我的角色是什么?就是作为这次亚奥理事会他们其中另外新加的一个内容,就是说以前都是官员、领导,还有科研人员等等,这些人发表一些真正的一些科学成果,还有一些从实践,从比赛,从管理,体育方面,怎么对运动员起到更大的帮助,运动员退役以后他们能做什么,能够帮助他们做什么,都是属于研究讨论这些问题比较多一些。这次也是请到了运动员介绍个人的经历,是如何从没有到有,从一个普通运动员走到最高峰,介绍这个全过程。
主持人:这属于亚奥理事会的一个运动员委员会吗,还只是一个交流活动?
张湘祥:不是,这是整个大会。
主持人:除了你以外还有咱们国家的运动员去了吗?
张湘祥:这次只有我一个人去。
主持人:全亚洲只有你一个运动员?
张湘祥:不是,中国。
主持人:其他国家有吗?
张湘祥:其他国家我好像没看到,有一个日本的柔道运动员,我们坐飞机的时候在贵宾室的时候有碰到,我看着像,但是不知道他是谁。还有你像申办的明年、后年的运动员的主办方,像广州亚运会等等这些比赛,这些参展商,这些都要去的。然后还有很多,我们这次分了好多厅你知道吗,有主厅,一厅、二厅。
主持人:有点像论坛那种感觉。
张湘祥:有点像论文答辩那种感觉,上台,PPT,陈词。
主持人:以前我也参加过足球这方面的,高红,咱们中国的女足守门员也是现场,现场跟你交流都是英文交流是吗,他们底下会给你提问的。
张湘祥:没有,就是我陈述完以后,一些官员会说介绍、点评,然后类似这样,大家给我更多的鼓励就是掌声。
主持人:你应该挺长的。
张湘祥:好长的,我想说短一点还能陈述出来,但是那篇太长了,而且我是要带着感情色彩表述出来的,中文很明显,但如果用英文表达的话,我觉得那个效果达不到,难度有点高。
主持人:这英文有多长啊。
张湘祥:有五张吧,因为那些好多都是专业术语我读不出来,所以这次完了以后,回来我就感觉。
主持人:英文还得好好学。
张湘祥:缺了好多,还得好好补补。
主持人:这次算是一个提高。
张湘祥:对,因为从原来我们运动员生涯,一下子跨到一些其他层的,领导层,还有管理层,我觉得差异很大,而且我是亲身经历,我要去做了现在。
主持人:可是你年纪很轻啊,有这个经历是好的。
张湘祥:我这次飞了多少小时,从北京到迪拜飞了8个小时,转机坐了两个多小时到科威特,我发现我这次胖了好多,因为倒时差的时候一上飞机他们有一个正餐,有一个点心,我也不看时间。
主持人:你的体重现在算秘密吗?
张湘祥:不算秘密,只是肌肉含量没有那么高了。
未来之路将如何选择
主持人:刚才你说的情况,我们看到你奥运会后已经成为了中国举重队的教练,那么你到底想像陈文斌教练走那种执教之路,还是像邓亚萍那样走体育管理之路?
张湘祥:现在身份比较复杂,又是北京体育大学的老师身份,又是国家举重队的助理教练,又是运动员,要考虑走后面的路的话,我觉得还需要磨合一段时间,才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强项,比较适合做哪一类的一些工作,对于我个人的性格来讲,你说执教来讲,在讲课各个方面来讲会缺很多东西,因为毕竟不是这个专业出来的。
然后你说从体育管理各方面,我想应该优势会大一些,因为为什么,我们从基层一直到高层,这整个过程,怎么跟教练,怎么跟官员、领导、医生之间的一些配合,还有我们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我觉得这是一笔财富。就是有一天如果我走上行政或者走上管理层的话,那我知道底下需要什么,我可以为他做什么,我能够帮助他提供什么条件,能够让他们做的更好。
主持人:你这次去科威特城参加亚奥理事会是哪派你去的?
张湘祥:国家体育总局外联司。
主持人:看来是觉得你外语好让你去的。
张湘祥:这是一方面,对于运动员来讲这方面还过得去,还有一个就是让我有更好的锻炼,让我知道自己缺了什么,应该做什么,也是对我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