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郎平:多家欧俱乐部力邀 奥运会打一场哭一场(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16:56  新浪体育
郎平:多家欧俱乐部力邀奥运会打一场哭一场(2)

郎平接受采访

  记者:在您的声明中暗示说,您可能会愿意去执教一个俱乐部的球队,因为执教俱乐部队对您生活的影响较小。对此您已经有意向了么?是去执教美国的俱乐部还是去欧洲,或者可能回国来呢?

  郎平:“可能是去欧洲,这我也接触了好几家了,都是在奥运会后的事情,他们都是要求我快点去。但是我在奥运会之后有很多的日程安排,走不开。其实我觉得,不执教美国队,就是想有自己的空间,多一点时间陪家人,执教其他球队也一样,必须是要我自己安排好,调整好我才会去的。”

  美国队:奥运会上打一场哭一场

  记者:您是在中国排球界成长起来的优秀运动员,带过中国女排国家队,带过外国的俱乐部队。在这次采访前,您带了美国女排四年,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现在您决定不再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那么在带美国队这四年里,您感触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呢?

  郎平:感触最深的就是不同的文化,美国对于奥运会比赛的观念和它的训练日程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美国人从小成长起来所养成的那种对体育文化的观念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在带队的前两年还在摸索,觉得她们的许多举动非常的难以理解,大部分是不理解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寻找大家的结合点后,我必须调整用最少的时间来适应变化,还能把大家的潜力发挥出来。以前我没有这样的经验,在中国是一切时间保证国家队,一切计划都是为了国家队,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年的计划早早地就做好了,一步一步地,会做得非常的细。

  到美国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每年都会来不同的选手,有的选手来一年、来半年,她觉得自己打不上球就自己走了。有的是有伤,打完职业联赛后回来待几个星期就不想干了,这种流动性非常大。刚开始半年觉得就这么干,这不是开玩笑么,后来觉得,美国就是这样,你没有权力说让这个队员必须得来,只有她的选择。

  记者:您带过中国国家队、也带了美国国家队。这应该是现在世界上体育培养模式发展的最好的两个国家,但是它们的训练模式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各有了4年经历后,您不想写点什么,把这两种模式好的地方、值得借鉴的地方总结一下么?

  郎平(笑):这个要等我闲下来吧,我觉得我也快闲下来了。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当然现在想起来,找到了和美国女排配合的结合点,自己还是蛮幸运的。

  记者:自从您开始带美国女排后,一个难以避免的就是和中国女排的对比,这种对比不止是在球场上,是在各个方面。美国队的队员中也有很多老队员,中国队也保留了很多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队员。

  在奥运会前,美国女排在日本打大奖赛的时候给人的印象还很粗糙,也不觉得有多强。但是到奥运会的时候却赢得了那么多的比赛,是不是您有意在掩真示假?使用了特殊的战略?

  郎平:没有刻意去这么做,我对我队里的老队员有一些了解。其实队员们到齐是6月初,到齐后10天我们就出发去日本打女排大奖赛了,所以时间特别短。我当时最关心的就是调整她们的状态,因为年龄比较大,她们中很多人都在国外参加完了职业联赛的紧张赛季,身心上、体能上都不是最好的时候。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郎平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