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肖钦母校招生仅有三人 中国优势项目面临断档危险(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1月25日04:09  现代快报

  一位老体育工作者对此有些无奈,他说:“现行的特招生规定,如果运动员达到了国家二级的标准,进入高校只要达到二本线的60%即可,如果是国家一级运动员,政策更为宽松。所以运动成绩过硬,学习成绩相对跟上普通生的中下游水平,被高校录取是不难的。教育系统在考核体教结合的学校时,倘若能出台一个更为科学公平的考核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积极性,也可以使体教结合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否则像现在这样,彼此都有自己的难处,最终苦的是这些孩子。如果真的运动成绩也不行,学习成绩也不行,那么孩子的出路就真成了大问题。”

  体育成读书的跳板

  在国外,孩子练体育全是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一般不会横加干涉。但是在国内,不少孩子和家长并不喜欢体育,而选择练体育就是为了借助这个平台能够选择一个不错的学校或者出路。

  记者在采访时就遇到一名将代表江苏参加第11届全运会的跳高运动员——陈程。陈程是公园路体校一手培养出来的,小学时参加区运动会,被教练程胜利选中,开始了专业训练。到了中学以后,平常在六中学习,放学后就到公园路体校训练。在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练习跳高时,陈程直接说:“就想把运动当作一条捷径。”他说的“捷径”指的就是在升学时,可以凭借体育方面的成绩特招进名校。陈程就是通过特招进入了理想的大学。陈程说他自己成绩不好,“在班里排到十名以后了,而且我们班算差的”。但是因为出色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陈程是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最好成绩是2米24。高考时,南京的许多高校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成了各大高校的香饽饽。

  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陈宇介绍说:“国家对高校招收体育生人数有一定的限制,不能超过总招生人数的1%,一个大学一年也就招了三十几个吧。”南京其他招收体育生的高校还有南大、南理工、南师大等,总招生人数也就一百多人。而南京每年高考大军中练体育的孩子则大大超过这个数目,在跳板变窄的情况下,能像陈程那样幸运的毕竟是在少数。

  由于练体育的动机不是那么纯正,不少即便有资质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孩子,最终都选择借助这个平台去读书,所以导致基层体校的人才流失很多,成才率也不高。

  一位知情人说,现在不少孩子不愿意进专业队,就是因为如果在专业队混不出名堂,退役后还是要回高校上学,再找工作。有时甚至出现省队教练下基层来“抢人”的局面,很多家长宁愿孩子读大学也不去专业队,不少是因为教练都承诺家长,孩子只要好好练将来肯定进国家队或者能拿世界冠军,才进专业队的。如此局面最终发展成学校和专业队“争夺”人才,这也是中国体育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习生 夏静娴

  快报记者 付智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体操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