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残奥健儿感叹夺金感觉太棒 金镶玉送爱女做“月饼”(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22日08:26  新闻晨报

  共享,使人坚持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北京残奥会,除了竞技场上运动员们技惊四座的表现,在场外北京的答卷一样出色:北京成为一座“无障碍城市”——无论是比赛场馆、残奥村,还是重点景区、宾馆、饭店、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实现了通行无障碍。

  提到残奥会的服务和残奥村里的生活,上海小将郭伟只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尤其是无障碍设施,虽然我可以走,没怎么体会过,但听我队友说过,真的是非常细致、到位。”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杨树安曾感叹,在残奥会筹备工作中,北京奥组委投入了比奥运会更多的人力和资源来确保赛事的顺畅进行,从场馆的转场对接,遍布场馆、残奥村甚至新闻中心的无障碍设施,无不渗透了奥组委对残奥会的高度重视,这也能从一些细节得到佐证:特意改成低桌椅的餐厅、运动员只住1-3层、场馆区随处可见的轮椅专用电动车等等。

  由于各种原因,残疾人不愿意走出家门,被誉为“轮椅上的天使”的中国残疾火炬手金晶曾表示:这是因为社会对这个群体的接纳度还需要提高,而体育,能够使残疾人勇敢地走出家门,最终融入社会。而残奥会无疑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借由残奥会,北京把无障碍的概念也延伸到了赛场之外,除了竞赛场馆、残奥村之外,北京的重点景区、宾馆、银行、医院、地铁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实现了通行无障碍,坐着轮椅的残疾人,出现在了长城、故宫,甚至天安门城楼上。每个竞赛场馆都专门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和观赛区域,不少残疾人亲身体会了赛场的气氛,而平亚丽、边建欣、李月等人的身影也都曾出现在残奥会的观众席上。

  而让为中国夺得首枚残奥金牌的盲人按摩师平亚丽感同身受的是北京在残奥期间专门出台的一个临时规定,她可以带着自己的导盲犬“LUCKY”出入所有比赛场馆、竞赛场和公共场所,“虽说这只是临时的,但这是政府实在地为我们残疾人在办事呢。”

  在残奥会这个平台上,残疾人和健全人共同享受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共享社会的文明成果,现代社会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残疾人的共享。这种残疾人与健全人共享的趋势,已经日趋明显。9月20日,上海市残联接运动员的车子是一辆特制的大巴,后门安装的轮椅升降机让坐着轮椅的运动员可以轻松自如地登上车子,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车子上自带的设施,整车是国外进口的。”而且这辆车子已经为残疾人运动员服务了好几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残奥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