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残奥会志愿者程纪勇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回家,出了地铁后和许多健全人一起等出租车。这时,一辆空车驶过开始没有停,但在前面又停了下来,并请程纪勇上了车。
“后来那个司机告诉我,他本来要回家,不准备载客了,但看到我是残疾人,就专门停下来请我上车。这让人非常感动。”程纪勇说。
残奥会这个特殊的平台,无疑增强了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的对话、沟通,为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正如有关专家所说,残奥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残疾人的能力和权利,认识到残疾人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平等、尊重和真诚。
“残疾人不是每时每刻都希望得到帮助,残疾人和健全人的区别只在于健全人是无障碍的。比如,健全人用脚走路,残疾人用轮椅走路。”北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张秋平说。在培训残奥会志愿者时,张秋平特别重视助残扶残意识和技巧的培训,告诉志愿者应该“时刻准备”帮助残疾人,而不要“主动”帮助,不要“过分热情”。
王晓瑭就是一名经过培训的残奥会志愿者。在目睹了许多残疾人活动、比赛场景后,他说:“残疾人和健全人其实是平等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视为弱者,在更多的时候,在内心世界里,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
王晓瑭在改变观念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一些习惯。“现在,我只会在残疾人的确需要时才出手相助,同轮椅上的人讲话也会尽量注意,避免产生居高临下的感觉。”
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保障系统也把更多的资源投放到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上,残疾人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还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医疗康复和残疾预防、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改善对残疾人服务、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等作出具体部署。
即使是境外媒体,也感受到了残奥会带来的这种变化。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近日的一篇报道就说:由于中国政府的努力,8300万残疾人“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到了生活的中心”。
“残奥会是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度、接受度和认可度。”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孙树菡说,北京残奥会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成功拉近了残疾人与健全人的距离,促进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认识,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9月3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拍摄的用于残奥团队办理手续专属区域的临时卫生间。北京残奥会期间,预计将有148个国家和地区的42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和2500多名教练员、裁判员以及4000多名记者和技术人员参与残奥会,约有10500多名残奥人员抵离首都机场。(新华社记者李文摄)
问题、目标、契机——残奥会为加速建设“无障碍”社会提供了宝贵机遇,数以千万计的残疾人将从中受益
根据国际残奥委会的宗旨,举行残奥会的目的不是为了博取同情心,而是要让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获得平等参与的权利,消除歧视、偏见与误解。
中国残联研究室主任陈新民说:“北京残奥会达到了预期目的,但是最为重要、最有难度、也是最为宝贵的遗产,是我国能否借这一重大社会事件,引导和改变公众对残疾人群体和残疾人事业的观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各级政府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残疾人事业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残疾预防、无障碍环境建设等各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残疾人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残疾人参与的社会环境更加文明。
但必须看到,我国残疾人事业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今年4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残疾人事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残疾人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无障碍环境建设任务依然艰巨。有关资料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残疾人口中,社会参与有中度以上障碍的比例高达49.8%。在一些地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没有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学校、商场、影剧院和公共交通等场所无障碍设施滞后,电信与网络没有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电影、电视节目没有普遍加配字幕,影响了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
康复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但我国许多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还得不到满足。据统计,我国残疾人中有医疗服务与救助、康复训练与服务、辅助器具配备服务三项需求的比例达72.78%、27.69%和38.56%。
残疾人教育问题同样不容乐观。有关数据显示,在6岁至14岁的246万学龄残疾儿童中,只有63.19%正在接受义务教育,大大低于全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体比例——96.30%。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残疾人更是如此。但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城镇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口中,相当数量的残疾人没有就业……
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问题期待着解决,催生着希望。北京残奥会被许多专家看成是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的新起点。
“北京残奥会不仅是残疾人实现挑战自我、追求生命价值的舞台,更应成为全社会持续关爱残疾人、帮助其全面融入社会的新契机。”作为长期从事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的专家,孙树菡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整个社会责无旁贷的责任。”陈新民说,“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加速发展的机遇期,残奥会的举行又提供了新的动力。希望残奥会后能有更多公众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等良好社会风尚。因为,这是中国社会更文明、更和谐、更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残奥会,将给8300万残疾人带来新的期待,带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