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34天前,一鸣惊人的刘子歌制造了“水立方”最大的惊喜。2分04秒18,这位上海选手不仅打破了世界纪录,更是夺得了中国游泳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唯一一枚金牌。
34天后,19岁的她扮演着“空中飞人”的角色,往返于北京、上海、香港等地之间,参加奥运冠军的系列总结和表彰活动。功成名就的刘子歌坦言,真不适应如今的生活,在这位冠军心里,游泳池才是属于自己的那方领地。前几日短暂住回九门口长城下的训练基地,刘子歌才睡得最踏实,“又终于可以回泳池练几下。”说到这,她的脸上依然挂着那淡定的微笑,与奥运前无异。
昨天,刘子歌来到引进自己的宝山区,这是她奥运会后三次回上海中首次回“娘家”,她将于今天参加宝山区为其举行的庆功表彰会,本报记者借机独家专访了这位奥运冠军和她的教练金炜。
“表面上,水看起来很温柔,总是潺潺往下流。而实际上,水拥有足以滴穿巨石的力量,即使是万吨巨轮也能被它载起来。”日日与水相伴的刘子歌,自言很欣赏水的“性格”,而她自己也如水一般,看似柔弱,骨子却始终有着一股常人所不及的韧劲。
坚定信念感动父母
出生在辽宁本溪市一个普通的钢铁工人家庭,刘子歌与游泳之间,没有丝毫渊源可以追溯。尽管身材魁梧,体型挺拔,刘子歌的爸爸刘立辉却坦言:“我和她妈妈都不会游泳,她妈妈连看到下大雨都觉得头晕。我们也从来没有搞过体育,更不会想到女儿会成为游泳世界冠军。”
在爸爸妈妈眼中,斯文又漂亮的女儿应该好好学习,最好还会唱歌跳舞。然而,一次偶然的兴趣班选择,却让7岁的刘子歌与游泳结下一段不解之缘。“那时,子歌在本溪前进小学念2年级,因为学习成绩很好,被班主任任命为班长。有一天,游泳兴趣班的老师来班上挑人,进门就问谁是班长。就这样,子歌成为了老师挑选的对象。”刘爸爸说。
听到女儿被游泳班选上的消息,父母二人开始商量起是否同意女儿去。“我们考虑很久,觉得游泳是一门既能防身又能增强体质的技能,业余时间去练练挺好的,就决定让她去了。”妈妈于桂芬说,“那时候压根儿没想到过什么拿冠军的事情。”令父母没有想到的是,小小年纪的子歌很快就爱上了那一池碧水,兴趣班一天一小时的练习常常让她意犹未尽。2、3年后,刘子歌进入沈阳海舰俱乐部深造,也正是从那时起,她真正爱上了游泳这项运动,并决定把它作为一份事业来追寻。
进入海舰俱乐部训练,就意味着要远离父母独处异乡。起初,刘爸爸刘妈妈每周末都坐上一个多小时的火车到沈阳看她。后来子歌长大了,不愿意看到父母来回奔波劳累,于是父母二人就将前来“探班”的周期拉长到半个月。短短几个小时的“探班”时间里,妈妈负责帮女儿洗大件衣服,爸爸则专职陪女儿聊天。虽然只是普通的闲聊,刘子歌却总在言谈间流露出一种一定要取得好成绩的决心。
“我们有时候也会动摇,到底是不是该让她走体育这条路。毕竟在大多数人眼中,读书上大学是更稳妥的选择。但看到女儿的信念那么坚定,我们也就决定尊重她的想法,义无反顾地去支持她。”不止一次,刘子歌的父母被女儿的执著深深感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