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态度突显关爱
除了设施服务之外,残奥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也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和贴心的工作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位于运行区的洗衣房,工作人员每天要洗涤近3000袋衣物,并提供加急洗涤等特殊服务。此外,对于脏污较严重、较难清洗的服装,洗衣房的工作人员都会采取人工刷洗等6个步骤,一丝不苟地进行特殊处理和单独洗涤。在洗衣房工作的人员中,既有80后的大学生志愿者,又有年近七十岁、具有四十多年从业经验的技术专家。而正是这些平时很少接触家务的年轻人和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同志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每天24小时、分三班在温度高达三十几度的洗衣房任劳任怨地工作,用干净的衣物和令人满意的服务深深打动了运动员的心。
在残奥村的综合诊所,也随处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虽然残奥会期间综合诊所的病人总数小于奥运会,但与奥运会期间412人的单日高峰量相比,最高达320人的单日就诊人数并没有使综合诊所的工作量明显减轻。而且残奥会期间就诊病人中运动员比例高达78%,远高于奥运会时的18%。在综合诊所接收的病人中,有一位女运动员由于在本国治疗欠妥,引起每晚持续高烧且无法进食。然而,虽然每天深受病痛困扰,这位年轻女运动员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乐观的笑容,并坚持要参加她为之刻苦训练了四年的比赛。诊所的医务人员被她的乐观与坚强所感动,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将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和缓解,以保证她能够正常进行比赛。
在村内的假肢轮椅维修中心只要有运动员提出维修要求,总是可以看到150位中外技师微笑的面孔。即使对于一些超出维修范围的情况,我们也会从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比如,有一名运动员送修的轮椅已经破旧不堪,技师们看到后都认为已经没有任何维修价值,但是考虑到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还是想方设法为他修理。经过精心的维修,技师们除了保留必要的附件外,为他更换了其余的主要部件,使轮椅焕然一新。
当住宿团队的工作人员看到两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运动员把木棍当作拐杖每天艰难地往返于餐厅和公寓时,工作人员自己掏钱为他们购买了两付拐杖。当他们亲自将拐杖送到运动员手上时,两名运动员激动不已。
·服务残奥收获感动
在残奥村中,感动与被感动无处不在。这些点滴的感动汇集成为残奥村中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它们是我们“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虽然我们的付出不求回报,然而事实上,我们也从残疾人运动员身上深深地受到教育,那就是精神境界的高与低并不与身体的健全程度相联系。在残奥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知足吧!感恩吧!”因此,残奥村团队的每个人都由衷地感谢残奥会和所有残疾人运动员。可以说在残奥村,我们既是服务者,又是受益者;既是奉献者,又是收获者。
最后,邓亚萍表示自2008年1月10日奥运村运行团队正式成立以来,奥运村人就把自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崇敬和热情毫无保留地投入到每一天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为虽然不同但“同样精彩”的奥运会和残奥会奉献自己的所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