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残疾人一起享受盛会 记残奥会上的中国残障记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8月29日09: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去年在上海报道特奥会时,第一次听说了“1+1视障人声音工作室”,这个由残疾人组成的媒体队伍在活跃于特奥会报道现场的同时,也成为了“同行们”争先报道的对象;今年7月,第一次走入这个工作室,目睹了其专业的设备和有序的工作,在与创始人解岩和高山侃侃而谈近两个小时后,有些遗憾“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北京残奥会的采访资格”;上周末,接到解岩的来电,他十分兴奋:“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拿到了两个残奥会注册证件”;8月27日,解岩和青风在MPC将证件激活,青风成为了在此注册的首位盲人记者……

  为MPC出谋献策

  在残奥会的新闻大战打响前,解岩和他的同事们还有一项任务:率先体验残奥会的媒体服务,协助北京奥组委更好地实现奥运会至残奥会的转换工作。

  8月26日将近24时,解岩才从MPC回到家。这一天,拄着拐杖的他将偌大的MPC几乎逛了一遍,边走边看,他欣喜地发现,所有残奥会的标识都已换上,甚至细致到打印机等仪器;包括800人会议厅在内的所有场所都实现了无障碍改造;他还将新闻发布厅“测试”了一下,确定残联主席邓朴方在此发言绝对没有问题……当然,解岩也提出了自己的宝贵建议。

  8月27日16时,解岩再次来到MPC,他称之为“感动”。“场馆运行团队在MPC里增设了电瓶车,这非常细心。更重要的是他们试图实现一种真正的融合。”解岩回忆说,第一次到这时,看到茶歇处单独摆放了一张桌子,是为了方便轮椅记者就餐,但这么做,无形中将他们与其他人隔离开了。“如今,摆放少量的凳子,这块区域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而且方便大家交流。”除了MPC,解岩和同事们还体验了洲际酒店和国家会议中心酒店,对那里的无障碍设施和服务赞不绝口。“什么是人文关怀,我相信来华的媒体朋友和运动员都能体会到。”

  截至目前,登记采访北京残奥会的外国轮椅记者有40多个,这些地方将成为他们今后十多天工作的重要阵地。“据我所知,与我们一同获准的中国残障记者还有晶晶。”在残奥会的历史上,解岩、青风和晶晶将成为第一批中国残疾人记者。“我们的身份首先是一名记者,然后才是残疾人。”解岩总是不卑不亢,在残奥会的赛场,大家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同行。而报名采访北京残奥会的记者也超过了预计的4000人,达到5000多人。

  两年时间 厉兵秣马

  随着残奥会火炬传递活动的开始,“1+1工作室”也正式进入了残奥会的报道阶段。“从28日起,每天晚上8时,我们会有一个1至2小时的在线直播节目,其他时段,网站(www.yijiayi.org)也会不间断地滚动播出其他节目。”解岩介绍,除了前方记者,工作室还有主持人、导播等7名人员。另外,他们在火炬经过的城市设立了通讯员,甚至还与香港、美国等地的残障电台进行了合作。“我们就是想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残障人士一起来玩,一起享受这个盛会。”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工作室已经筹备了一年多。上次采访时,工作室正在进行“改造”,设备安装了读屏软件后,导播就能够实现独立的直播,但其线路错综复杂,导播和主持人也要重新磨合。不过,解岩说,不用担心:“设备至少测试了4次,已经很稳定了。”至于整个团队,更是经历过了大赛的磨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年北京残奥会专题 

更多关于 残奥会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