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洪钢:“塔”的不可承受之重 中国三塔作用非决定性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09:09 足球-劲体育
中国女排在2008年大奖赛总决赛以两连败开局,分站赛八连胜的风光不再。尤其是第二场比赛中,两位“双塔”主力副攻手赵蕊蕊和薛明,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一个因表现欠佳被中途换下,另一个因状态不好没有出场比赛,“双塔”的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不过,被称作“双塔”的两位首发副攻这两场比赛先后陷入低迷,一直和板凳结缘的两名替补则终于获得了大把上场时间。应该说在以备战为目标的大奖赛上,中国队的非首发队员不是上场多了,而是上场少了。意大利、巴西、美国、日本在大奖赛里有十多人亮相,不仅是考察每个人的状态,而且在长达一个月的旅行、比赛时间里,也可以让队员得到充分的休息,预防伤病。在澳门站比赛中,就有人提出“队员轮换”的问题,中国队表示“有自己的安排”。到了总决赛,不管被动还是主动,起码赵蕊蕊、薛明不用再打满全场,对疲劳恢复有利。回过头来,进入总决赛后“双塔”表现不佳,究竟是否出问题了,它还有效吗? 所谓“双塔”,正如排管中心主任徐利所说,是媒体炒作起的名字。和世界上的强队相比,这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鲜、独创的东西,只是主教练陈忠和为解决拦网高度不足而尝试的一种人员配备。 所谓的“双塔”出炉,在雅典奥运会之前就有征兆,那时陈忠和不止一次向记者表示对网上高度的担忧,尤其是2004年初赵蕊蕊受伤后,中国队“海拔”一下子降到了强队中的最低水平。虽然陈忠和曾经说过,前主力副攻手刘亚男这样的队员“就是给我六个也不嫌多”,不过2006年世锦赛之后,他试图加强拦网,刘亚男的位置让给了年轻、高大的队友。 实际上现在中国队不是“双塔”,而是“三塔”。这种亚洲球队追求高大化的尝试,日本女排前些年也进行过,中国队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亚洲球队需要加强网上实力,但怎样才能在此基础上不丢掉技术细腻、进攻速度快等传统优势,一直让每个教练头疼,中国女排的“三塔”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排球是一个团队项目,构成实力的除了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员配合。中国女排历来骄傲于团队作战,个人能力我们从没有强过欧美,但形成整体就能放大每个人的作用。现在也是一样,“双塔”或者“三塔”对于中国女排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任何人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全队的各种配置。 拿拦网来说,没有好的发球,对手总能打出流畅的战术,再多的“塔”也难以施展。“塔”们的进攻不错,但她们在场上的人太多,全队接一传难度就大了。周苏红、张娜一传压力越来越大,除了自身状态,和少了刘亚男这个帮手也不无关系,因为她的位置让给了一座“塔”。中国队和意大利比赛时,由杨昊、李娟担任首发主攻,撤下一“塔”,未尝不是另一种可行的打法。强攻是削弱了,但只要保证好一传、防守,总能打出快攻战术球,不是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次强攻了吗?所以,排球比赛还是要看整体,不是仅仅看有没有“塔”。 其实现在评价女排很难,奥运年的女排大奖赛并不是总能成为随后奥运会的风向标。任何球队在大奖赛输了都不算输,只要奥运会能赢回来;赢了也不能算赢,假如奥运会输了的话。对于中国队也是如此,此时任何担心都是多余,任何保证也都是空话。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