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国手讲述难舍排球情缘 过早退役源于承受应变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14:03  石狮日报

  何云舒

  何云舒,女,1969年出生,福建石狮人。1986年入选国家青年女排,1988年7月进入国家女排二队,1989年初进入调整后的国家女排。主要成绩:1986年代表福建女排参加第七届全运会,获冠军;1987年代表国家青年女排参加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获第三名,并被评为“最佳运动员”;1988年代表国家青年女排参加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获亚军;1989年代表国家女排参加第五届女排世界杯比赛,获第三名,参加亚洲女排锦标赛获冠军;1990年代表国家女排参加美国西雅图友好运动会获亚军,参加第八届世界女排锦标赛获亚军,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获冠军。1989年国家体委授予“体育运动一级奖章”,第四届青年女排锦标赛“最佳运动员”;199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团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从降生到这个世上的那一天起,我就和排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不管是工作还是事业,排球都伴随我走过了一天又一天。

  童年,排球在眼中

  1969年一个迷人的金秋之日,我来到了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我生在体育之家,父亲何仁义曾是国家篮球队中锋,远征卢森堡、法国、柬埔寨,一次又一次地捧回冠军奖杯,退役后任福建省篮球队教练组组长、主教练;母亲苏彩霞曾任国家女排队长,远征古巴、苏联、朝鲜、印度、印尼等国,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夺得冠军。我出生前,妈妈在国家女排打球,我在妈妈的肚子里已经听惯了排球独特的声音;我出生后,妈妈仍在国家女排打球,襁褓中的我也听惯了妈妈谈及排球的话语。后来,妈妈为了工作,把我送到石狮奶奶家。我在那里度过呱呱学语的年月。3岁时,我又回到父母身边。由于那时父母都在一线队伍,他们每天不是出差就是训练,所以妈妈只好把我带在她身边,而我只能天天拎着小桶跟着妈妈去训练场,小桶里装着我的点心和水果。妈妈有时是早晨五、六点出早操,我也得跟去。那时,排球场就是我的游乐场,排球在我心里就有了苦和乐。我看到大姐姐们训练时和伤病、困难作斗争,也目睹他们赢球时胜利的欢乐情景。排球那时便在我眼中定格了,原来它是会给我们带来酸甜苦辣的东西。

  妈妈对排球事业的执著精神已在我幼小的心灵镌刻烙印。当我长大后,中国女排已登上排球巅峰,中国女排在我心目中就是神的形象。因此,后来我不想跟着爸爸去打篮球,而是跟着妈妈去打排球。妈妈太了解排球了,她深知这碗饭并不那么好吃。当我进排球队之前,妈妈好好地给我上了一堂课,主要是泼冷水。妈妈说,如果你想进排球队,你要明白排球队员非常辛苦。你必须和其他队员一样,别人怎么练你就怎么练,不要想到你妈妈是教练员,你就可以偷懒。这是后话。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福州湖前小学读书。那时,爸爸觉得我体格超出同龄孩子,认定我将来会从事竞技体育。他常常带我到沙坑跳沙,带我到田径场跑步,从小锻炼我的身体素质,诱发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读三年级时,即1979年,我还不满10周岁,体育老师觉得我身体素质不错,是个好苗子,就让我开始练习跳高。后来,我被选入福建省青少年业余田径队训练班,也是训练跳高。练了一年,其间酸甜苦辣不言而喻。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学业受影响。她认为,老是这样下去也不行,孩子小时候学习文化比什么都重要。她让我回学校继续读书。其实,生活在这样一个体育之家,注定了我具有充满激情与好胜、亢奋而进取的性格。在田径队,我没有辜负教练的期望,认真地练习基本功。我特感谢跳高班的教练,他们的敬业精神熏陶我幼小的心灵。他们手把手地教我,让我学了不少技巧技能。因为有了这一年的“专业”训练,我的体育技能比同龄人都强得多,连续三年获得福州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跳高冠军。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李宁iRUN跑步俱乐部
参加花式篮球选拔赛,赢showtime签名限量版篮球服
有奖招募:李宁08之旅衡阳、渭南站战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