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乒乓世界》封面故事:中国男乒直板三人行(图)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09:41 《乒乓世界》杂志
编者注:《乒乓世界》杂志2008年第四期刊登了题为《马琳直板+王皓直板=吴敬平制造》的封面文章,刊登如下,有删节。 2008年3月2日晚,广州体育馆,第49届世乒赛团体赛男团决赛第二盘,王皓对阵李廷祐,大比分2比1,第4局10:9。随着后者一记回球下网,央视的直播镜头立即切换到了教练席上,王皓的主管教练吴敬平振臂高呼,他整场比赛一直凝重的表情骤然舒展。 40分钟前,吴敬平的另一位爱徒马琳首盘轻取韩国头号主力、奥运冠军柳承敏。而就在4个月前,柳承敏曾让马琳止步于世界杯4强。“柳承敏进攻那么疯狂的人,整个比赛都没有几个进攻,全是防守状态,说明马琳打得非常好,大赛里马琳是经得起考验的,我很兴奋。”吴敬平说。 吴敬平是一个很容易动情的人。本刊“风云2004”的“年度瞬间”提名之一就是:马琳/陈玘奥运会夺冠后,主管教练吴敬平泪洒看台。 “并不是每一个中年男人都有机会亲眼看到自己‘孩子’的成功瞬间,而且是两个‘孩子’同时成功。两天后,他的另一个孩子王皓距离顶峰只差一步。”——在提名理由中,我们当时这样写到。 吴敬平现在经常会想到,北京奥运会的男单决赛场上他的两个“孩子”对决的场面。虽然从没想到过比赛结果,但他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马琳和王皓的舞台,同时也是他自己的舞台。 马琳他“爸” 1993年,吴敬平到刚刚成立的汕头乒校看队员训练。那一次,马琳认识了吴指导,那会儿吴指导在13岁的马琳眼里是“国家队的教练”,心里多少会有些害怕。而吴敬平看了马琳打球的第一感觉是“想打到高水平很难”。 3年后,马琳进入国家一队,但也没有进入吴敬平的法眼,“我那时并没有看上他,他反面长胶,正手没有力量,就会捅一捅,但手上感觉很好。”不过由于当时想在直板上做点文章,主教练蔡振华便把马琳交到了他的手里。 跟了吴指导的马琳很听话,让练什么就练什么,而随着场上场下沟通和交流的增多,两人也逐渐有了默契。不久后,吴敬平就对马琳说:“3年之内我要把你培养成世界冠军。”3年后是1999年,那一年的第45届世乒赛,19岁的马琳携手张莹莹登上了混双冠军的领奖台。 2000年奥运会的名额之争最终以马琳落选而告终,他面临的是打球以来最大的一道坎儿。在正定备战奥运的日子里,吴敬平一直陪伴在消沉的马琳身边。每天早上五点半,原本不会打网球的吴敬平都会陪马琳出现在网球场上,一个半小时后,两人再一起加入到集合的队伍里。几个月后的扬州世界杯上,马琳收获到了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 在得知自己无缘悉尼奥运的那个晚上,吴敬平对马琳说:“男子汉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奥运会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这句话马琳至今都记得很清楚,当时连奥运直播都刻意躲开不看的马琳,现在已经可以平静地回述起8年前的点滴,而那晚和他一样流下眼泪的吴敬平,每每说起那段经历,眼圈仍然会红。 萨格勒布世乒赛,马琳第三次在世乒赛男单决赛场上功亏一篑,加上外公的去世,令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投入比赛。除了难过,吴敬平更多的是自我检讨,“总觉得这最后一步始终是差了一点,可能跟我的性格有点关系,我不是那种很严格的教练,对运动员相对来讲狠不下心来。我也在总结这个问题,要对他们更严厉。” 2007年乒超联赛,连续数年都是MVP的马琳在赛季之初输得一塌糊涂,觉也睡不着,一静下来就不停地想比赛。俱乐部不太满意,媒体也在炒作。吴指导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干脆跑到俱乐部一直跟着马琳,晚上陪他聊聊天儿,不一定聊乒乓球,什么都说。慢慢地聊困了,马琳就睡着了。后来马琳带领宁波北仑海天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再次捧杯。马琳说,那段日子里,吴指导是他的精神支柱,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看到吴指导,他就不会浮躁,一下子就会冷静下来。 人在痛苦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孤独感,这时如果能有一个了解你的人在身边,会感觉好很多。他不一定跟你说多少话,也许只是静静地陪着你,但这就足够了。作为运动员,痛苦的时候要比高兴的时候多,因为总是输的时候多,赢的时候少。“大家只记得我们赢的时候,而输的时候就只有自己体会。我很幸运,有吴指导陪着我。” 和吴指导朝夕相处了15年,于马琳而言,早已形成了一种依赖和习惯。比赛的时候,马琳一定要看到吴指导坐在哪里,有时候看不到,他会到处找。 前几年,吴指导买了房子,马琳马上在旁边也买了一套,两家共用一个花园,在花园里种菜种花,马琳总跑到吴指导那边去。 比赛打得好的时候,马琳偶尔喜欢喝点酒庆祝一下,但吴敬平不会喝酒。不过,随着马琳的比赛成绩越来越好,吴敬平已经被徒弟练得从一点也不能喝、一口都不喝,练到了喝两口,喝两杯,再到现在的两斤了。 “当然是啤酒,就像喂多球似的,一点点加量。”马琳一本正经地说。 有时候,女队的施指导(施之皓)到男队串门,看到吴敬平不在,就会问马琳:“你爸呢?” 师徒之谊,有时胜过父子之情。对于教练而言,默契的形成、得到队员全部的信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问题。作为教练,不仅在场上,球场之外更要跟运动员达成默契,只有这样,比赛时才能准确地判断运动员的真实状况。 马琳说:“我从一个孩子到现在,所有的成长过程都在吴指导的眼皮底下,他是我的教练,我的师父,跟我的父亲一样。” 在某种程度上,马琳对吴敬平的了解,可能比对自己的亲生父亲还要多—— “很多男人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会选择喝点酒,喝醉了睡一觉就完了。吴指导不大会喝酒,心烦的时候会不停地找事做。如果你看见吴指导心急火燎的,不停忙活着,那肯定是有事了。他做事不紧不慢,井井有条的时候,那肯定没烦心事。” “吴指导嗓门大,他一笑,我们整个馆都能听见。所以我就说,要是中国人和中国人打比赛,他千万别作场外指导,他给我们讲战术,对方都能听见。不过他现在会控制了。”(笑) “吴指导有点像唐僧,比较沉稳,不是《大话西游》版的,是连续剧那个版的。他特别随和,什么事都太正了,50多岁了,没什么心眼,直来直去的,一就一,二就二,一点不能马虎。他不轻易把感情表露出来,有时候一旦严厉起来,队员都非常怕他。”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