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 面向未来--武林大会论文评选活动揭晓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18:14  新浪体育
继承传统面向未来--武林大会论文评选活动揭晓

文中自有精品

  新浪体育讯 由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中华武术》杂志、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大型论文评选活动于2007年7月1日启动以来,共收到征文156篇,作者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有一位美国作者。经评审委员会审定,共有70篇入选,最终评定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最具创意奖3名。

  获奖名单

  一等奖

  1、李英昊 《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及战略》

  2、申国卿 《〈武林大会〉引发的中国武术发展思考》

  3、王 岗 许小琴 《传播学视野中的〈武林大会〉文化力》

  二等奖

  1、张茂林《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的若干思考》

  2、翁维定《对中国学校学生开展传统武术活动现状的调查及对策》

  3、邵建功《擂台比武的历史流变初探》

  4、牛爱军虞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武术保护问题研究》

  5、洪 浩 《〈武林大会〉对武术现代化模式的创新》

  6、梁敏滔 《崛起的武林——与奥运同行面向未来》

  三等奖

  1、侯胜川刘同为《传统武术传承之思考》

  2、马 剑《从武术发展的视角解读央视〈武林大会〉》

  3、马文国《传统武术——被冷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永 文(石喜文)延宗 《浅论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的几个问题》

  5、周双纲《传统武术竞赛模式研究》

  6、李少杰 张晓礼《从武术传承方式 看传统武术发展策略》

  7、李全生《央视〈武林大会〉赛事的问题及发展研究》

  8、张瑞洁《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价值和发展方向的探骊》

  9、李新生《关于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研究》

  10、李义杰《〈武林大会〉品牌建设的符号学分析和相关问题讨论》

  最具创意奖

  1、路 宽 李铂楠《解析武术中的时尚理念》

  2、阎春梅 《青少年按拳理习练传统武术太极拳能够得到文武双全的效果》

  3、王庆毅 《传统武术继承和辩证武术创立》

  部分论文论点摘录

  传播学视野中《武林大会》的文化力

  时下是一个民族文化得到充分重视的时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尽管中国武术进入奥运会的梦想没有能够实现,但作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典型代表的中国武术,由于其特有的文化、思想、精神具有显著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中央电视台,应该承担起中国武术传播、发展、贡献给世界的责任和义务。CCTV5《武林大会》的开播,无疑是对这种责任的回归和承担。因为,“流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制造出来的。”中国武术要摆脱困境,走出尴尬的问题时代,回归中华民族的心灵,成为中国人身体文化的流行文化,媒体的参与就显得非常重要。文化传播学认为,“媒体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决定流行文化的命运。它可以制造、决定和扩大流行文化的社会影响,也可以缩小或消除流行文化的影响,甚至可以终止某种流行文化的传播。”

  洪浩《武林大会对武术现代化模式的创新》

  历经以“中华新武术”、武术运动会和“土洋体育之争”为代表的三个文化层面上的剧变,武术现代化走上了西化之路。武术现代化的推进夯实了国内发展的坚实基础,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武术提升到“进奥”的高度。武术现代化的困窘,引发了人们对西化模式的反思与对本土化模式的呼唤。在“国术国考”与“打练结合”探索的基础上,依托拳种、真打实斗、三大武术运动形式相统一的《武林大会》,创新了武术现代化的模式。《武林大会》的发展,应以体现武术的“内圣外王”为价值取向,突出拳种的技法特点,建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

  央视《武林大会》比赛规则的若干思考

  《武林大会》比赛设置内容讨论

  1、改评审裁判“一评到底”为“随机抽调”。自节目播出,观众看到的评审裁判员基本上是固定的。虽然评审裁判组的有些成员是武术界德高望重的武术家、名人,但并不代表其能够通晓所有拳派的技术。因此,应根据各个拳派的比赛情况,选拔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准的评审裁判员,改变“一判到底”的做法,试行“随机抽调”。

  2、进一步扩大得分部位,丰富使用方法,

  根据目前现行的其他搏击类项目规则,对头部的击打基本是放开的。如下表所示。为突出“无演绎”的赛事理念和传统武术技击真实性,提高节目精彩程度,《武林大会》比赛新规则对头部的击打逐步放开,先从戴护具开始,允许选手采用合理技战术进攻和击打,待时机成熟再逐步实现“去护具化”;另外可从技击手法上进行专门规定,如击打头面部和颈部必须用掌,不得使用其他方法,以杜绝严重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参赛选手的安全。

  3、增加下擂台规定。

  规则中应增加下擂台专门条款,可以规定:使用拳、腿、摔等方法清晰、有效使对方下擂台者得3分;故意(直线性)推下擂台者互不得分;同时下擂台互不得分;一方因自己大意下擂台,对方得1分;1局中下擂台2次,判对方胜。以此来促进选手的“防下擂意识”,提高进攻技能。

  武林大会比赛规则应增加的特色内容

  

  1、体现与加强爱国主义和武德教育的内容。在规则中应该体现爱国主义和武德教育的内容。场上悬挂国旗,各门派选手上场后先向国旗行鞠躬礼、再向观众行拳派标识礼。各个拳派也有内部的武德标准和行为规范,都可以在节目中有所体现,再经过中央电视台的强势推出,相信广大观众讨论的不仅是选手们的场上表现,而且还会讨论各拳派的礼仪、武德等具有文化内涵的内容。

  2、增加对比赛前仪式的规定。

  在规则中出台相应规定,每个参赛拳派都要在赛前特定时间举行特色仪式,中央电视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艺术加工后再搬上电视屏幕,向亿万观众展示。

  现代徒手搏击运动得分部位比较

  项目拳击跆拳道泰拳空手道

  得分部位头、躯干头、躯干头、躯干、下肢头、躯干、下肢

  《武林大会》品牌建设的符号学分析和相关问题讨论

  从武林大会品牌的符号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武林大会在注重产品能指的同时,更要从产品的内涵层面——价值系统,加强构建。《武林大会》节目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传统武术比赛的层次上,而应制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内涵系统。(2)从品牌长远的发展来看,武林大会品牌符号的第二系统:内涵层面还有可再上升的空间,应该在更深或更多的精神内涵方面加以强调。(3)功能符号,将是武林大会增加品牌内涵、构筑强大品牌资产的重要力量。(4)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视听符号去体现和展示我们的民族风格和文化,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按照我们特有的、或者说民族的符号逻辑思维方式去组合这些符号。(5)《武林大会》品牌符号的意义来自于和其他品牌的对立或差异,其形成还必须在品牌网络中,以及一定的语境和了解消费者对传统武术以及比赛相关情况的认知。(6)《武林大会》明星符号的构建,对《武林大会》品牌今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崛起的武林

  建议全民健身采用多层次分级制,例如民间比武要确保安全第一。同门派比武可注重形象不用头盔,不同门派比武也可用头盔。

  整体来说,2008年《武林大会》擂台比武,采用置入衣内的护胸可以不影响形像,至于头部最好不戴头盔,可保持传统武术形象。

  建议《武林大会》可以将各门派的冠军凝聚在一个比赛平台上,都参加一个终极争霸战,这种悬念可以吸引观众同看连续剧一样看下去。如果宣传实战的话,可以在终极赛中带上头盔打头。

  终极争霸战宣传实战,在安全上可能有三种方案,一种是已计划用的内置护胸和头盔作为护具,一种是散打用的西洋拳套作为护具,一种是武术搏技用的外置护胸和透明头盔作为护具。根据国外电子科研对Martial arts(东方武艺)的杀伤力研究,无保护的头部与胸部都不能耐重拳攻击。外置护胸是经过考验的,内置护胸的安全性不清楚。

  建议《武林大会》的终极争霸战采用电子技术增加亮点。如果可击部份是躯干的话,电子技术问题较多,跆拳道尝试后已放弃了,因此要尝试创新。

  (新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