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歌唱家笔墨传情为奥运助威 书法赠张怡宁马琳(图)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10日15:06 北京晚报
张怡宁 胡松华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本报编辑部收到了两封特殊信函。上面分别用毛笔写着“马琳同志收”和“张怡宁小友收”。字是繁体,潇洒而有韵致。信封上的落款:“胡松华”。记者知道,胡松华老师乃是当年在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中凭借《草原赞歌》唱响祖国河山的著名老歌唱家,在这两个信封中,难道是胡老师为张怡宁和马琳特意谱曲填词的歌吗?为什么胡老师又在信封上称张怡宁为小友呢? 带着这一连串的问号,记者拨通了胡松华老师家的电话。由此引出了一位“壮心不已”的老歌唱家,因另一个领域的两位后辈的杰出表现而引起的共鸣,特意作诗传情,赞扬和鼓励乒乓国手在北京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故事。 “其实我和他们并不认识,也没有交谈过,但他们的父辈应该知道我。”电话那端的胡松华老师嗓音清亮而不乏底气,不了解情况的人,绝想不到老爷子今年已经七十有七了,“说实话,给他们写下的这两首诗都是即兴而作。我是在看完他们的比赛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据胡老师介绍,他看到这两个年轻人在赛场上表现出的种种特质后,整个身心为之一振。用老爷子自己的话说,就是“感觉自身如同充了电一样”,这种精神上的共鸣如同一位抚琴的乐师,忽然找到了知音一般,一下子拉近了两个行当和三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恰逢奥运备战的关键时期,从他们的身上,我得到了振奋和激励,于是我想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以资鼓励和肯定。”胡松华老师笑着说。 喜欢看乒乓球比赛的胡松华老师,写下这两首诗的背景颇有意思。这两首诗的创作时间前后间隔了大半年。记者读来,诗中内容实际涵盖了在这大半年时间内发生的三项乒乓大赛,而且都表达了一种“遇挫不屈,奋而向上,终得正果”的精神境界。 胡老先生还特意在两首诗后做了批注,介绍了自己写诗的背景。“马琳这一首诗是在广州世乒赛男团决赛当天写成的,那天他击败了韩国名将柳承敏,我记得之前一次比赛中他是输给了对手的。”胡老师提到的“之前一次”,想必指的是去年世界杯中的一场,“因此第一句中有‘悲壮’二字,但是通过观看这次马琳打球,我感觉他在球场上是睿智的,坚强的,并没被之前的输球所击倒,所以在诗的后面,我用了‘擒敌小将’和‘踏险夺魁’的文字,表达的是对他英雄精神的赞叹。我认为,要想成为真正的硬汉和强者,一连串的赢球,也许未必有一次输球经历带来的成长更多,关键在于自己能否战胜挫折,有没有勇气重新站起来。”胡老师表示,弱者遇到挫折,往往就找不到方向了,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对张怡宁这个年轻姑娘,我非常敬佩,看她在球场上打球的面部表情,坚韧中显得刚强,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酷’了。”胡老师笑说,“其实写给她的这首诗,构思成于去年,当时我正在珠海,偶然从电视中看了她的比赛。”据胡老师介绍,当时看得出张怡宁在努力改进自己的打法和战术,因此一时还不太适应而输了球,遭遇低谷,但胡松华老师有感于她对事业的这种追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写好后,我就挂在家中自勉。何以为自勉呢?因为我是用歌声歌唱民族团结的,不可能用同一种歌喉去演绎不同民族的歌曲,因此我也一直在追求不同的变化和表现方法,其间也遇到了很多挫折,这与当时的张怡宁非常相似。”胡松华老师接着说,“这次看她在世乒赛团体赛上打球,特别是决赛中的表现,我感觉她终于改革成功了,真心地为她高兴,所以就把这首诗拿出来送给她,希望她以后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能够继续自勉。”那么为什么要称张怡宁为“小友”呢?胡老师笑着说:“因为她是北京人,我也是北京人,所以感觉上更亲切一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