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细说削球手的削中乾坤 当今难觅高手未来究竟在何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02日13:09  深圳新闻网-晶报

  


细说削球手的削中乾坤当今难觅高手未来究竟在何方
昨天下午的男团半决赛,作为韩国第三单打的削球手朱世赫,丢掉了韩国队唯一的一分。
细说削球手的削中乾坤当今难觅高手未来究竟在何方
“魔术师”张燮林
细说削球手的削中乾坤当今难觅高手未来究竟在何方
“笑面虎”陈新华
细说削球手的削中乾坤当今难觅高手未来究竟在何方
“不老松”丁松
细说削球手的削中乾坤当今难觅高手未来究竟在何方
欧洲像索罗琴萨卡这样打削球的选手还不少,可是无论是她,还是她所在的乌克兰队,都在世界乒坛毫无名气。
细说削球手的削中乾坤当今难觅高手未来究竟在何方
李倩从中国来到了欧洲,她的削球也还未打入一流选手的行列。

  富有观赏性,缺乏生命力——一度风靡世界的削球技术面临这样的尴尬。广州世乒赛期间,记者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欧洲球手至今仍掌握这项已被中国队“遗忘”的打法。只是他们在所代表的队伍中,绝大多数都不是主力选手,而他们所属的球队也大多不是主流球队。曾经风靡一时的削球打法,将走向何方?

  ▲中国削球手三代代表人物张燮林、陈新华、丁松,他们尽管在单打中没有太好的成绩,但是在团体赛中给中国队排兵布阵的运筹帷幄上,带来极大的回旋余地。

  前世:曾领风骚

  作为一项富有悠久历史的打法,削球在上世纪50年代前,一直是绝大多数欧洲高手掌握的技术。从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削球打法占据着乒坛的主导地位。在此后的十年间,这项技术发展为以削为主、逼角反攻的打法。匈牙利名将别尔切克是那个年代的“削球大师”。“别尔切克的球非常转,对付他的削球,要用起重机才能勉强拉起来。”中国球员曾这样形容他的技术。匈牙利的西多、德国的绍勒尔也都是那个年代欧洲出类拔萃的削球高手。

  随着弧圈球在欧洲的流行,削球打法的重心逐渐转向亚洲。中国乒乓球开始尝试将“转与不转”原理用于削球,而两面反胶的王志良让“转与不转”削球首次在世界比赛中大放异彩。他的双打搭档张燮林,也在压低弧线稳削的前提下,借助长胶的性能配合少许反攻,屡屡令对手方寸大乱。中国特色的削球打法始见雏形。到梁戈亮参加世界比赛时,他在转不转的基础上,融入了倒板技术,令横板削球的变化空间和进攻机会大为增加。

  限制胶皮颜色之前中国最后一位倒板削球的代表人物陆元盛,也是唯一一位正手长胶反手反胶的著名削球手,可谓独具一格。其后的陈新华、王浩等,也继承了前人积极主动的特点,同时凭借身高优势进一步加大了削中反攻的力度和范围。丁松的出现无疑标志着中国削球打法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前三板的威胁大增,更首开削球手反拉弧圈的先河。丁松沉寂后,由于削球在发展上的停滞不前,这项技术并没有在中国引起太大的重视。2003年,韩国选手朱世赫在世乒赛上异军突起,削球的反攻技术被人们所重视。

  尽管如此,相比于不断发展的横板两面攻和直板快攻、直板横打,削球在比赛中起到的致命功效越来越小。特别是乒乓球计分从21分制改为节奏更快的11分制后,削球更难以完成快速截杀的重任。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