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制服设计背后:八项技术防假冒 奥运制服难仿造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2月19日13:53  重庆晚报
奥运制服设计背后:八项技术防假冒奥运制服难仿造



  奥运制服的主创设计师贺阳接受专访

  -服装设计耗时两年

  刚刚发布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制服以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制服目前已进入了批量生产过程。奥运制服的主创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贺阳日前接受记者专访,讲述了奥运制服设计背后的故事。

  从2005年12月5日正式开始启动设计工作,到2007年8月30日设计方案获国际奥委会审议通过,几件看似普通的奥运制服却历经了近两年的设计。“最兴奋的是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可没过多久,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其中的难度。”回忆起两年的创作历程,贺阳用“斗争”来形容,“每天都在和困难作斗争,压力很大。众多的设计限定条件,让每一步设计都经过了无数次的方案和实验。 ”

  -三个月理解“云纹”

  依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制服必须使用云纹的核心图案,带有奥运会、残奥会的会徽,采取确定的T恤、夹克、长短裤等款式,色彩则必须在北京奥运会的色彩系统中选取。图形、款式、标志、颜色基本都确定了,表面看起来简单省事,其实恰恰相反。

  学过设计的人都知道,限制元素越多,组合出来的方案就越少,现成的纹样、色彩反而成了设计中最大的“障碍”。“本以为花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设计完奥运制服,没想到光对云纹这个核心图案的理解就让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贺阳说。

  -设计曾与多哈“撞车”

  图案选定后,贺阳和设计团队开始反复推敲图案的位置。由于已经限制了T恤的基本款式,所以图案处理的方法也就相应地有所限定。“原本我们打算把深浅不一的纹样放在短袖衫的袖子部位,颜色采用红色,但这又与2006年举办的多哈亚运会制服设计雷同了,所以被否定了。”贺阳说。

  -图案放在上半身显个高

  贺阳又考虑图案设计放置在下半部,但这样一来,下半部分就显得比较厚重,人穿起来会显得比较矮,而且同时还要考虑一些时候需要进行上半身的拍照和摄像,如果割裂了图案,会影响最终的成像效果。

  “最终我们把图案放到了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为白色,整体形成“祥云”往上翘的弧度,达到想要的效果——这样的曲线就像是笑脸,带给人喜悦的感觉。”贺阳说:“另外,白色作为过渡,与灰色的裤子搭配,显得人很挺拔,个子高,也很精神。”

  -设计师最爱“长城灰”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工作人员制服为红色,志愿者制服为蓝色,技术官员制服为灰色,全部符合北京奥运会色彩系统的要求。几种颜色如何合理搭配,也让设计师颇费思量。

  “考虑到奥运会举办期间北京可能比较炎热,10万名赛会志愿者如果都身着红色服装会给人炎热感觉,容易引起烦躁的情绪,所以后来选择了‘青花蓝’,给人以清凉、安静的感觉。”贺阳向记者解释了为何放弃将红色用于志愿者服装上的原因,“工作人员由于数量比较少,又需要便于识别,所以“中国红”就成了工作人员制服的颜色。”

  “长城灰”是技术官员服装的颜色,他们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给人以公正的感觉,而相对含蓄的灰色恰巧符合他们的特点。在这三款制服中,贺阳个人最喜欢的是“长城灰”,“这个颜色看起来很雅致,穿起来会很有气质。”

  崔鲸涛/文 李昊/摄(北京专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