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许海峰如何用一支枪震惊世界 寄望现代五项创奇迹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09:34  东方体育日报

  国家射击训练基地的中央广场上,有一座引人注目的雕塑,那是一把枪,一把特殊的射击手枪。雕塑的原型,就是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创造历史的那支枪,它为中国夺得有史以来第一面奥运金牌。24年前,这支枪出现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的射击赛场,握在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手中。当最后一发子弹射出之后,许海峰站在那个不到2平方米的射位上,用手中这支中国制造的比赛用枪,为中国的奥运历史填写了辉煌的一笔。

  这彪炳历史的战绩使他和他的枪都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性。中国的奥运冠军越来越多,但许海峰,永远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1984年,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老百姓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平凡生活中,兢兢业业地奋斗着,憧憬着更好的每一天。人们最享受的娱乐生活,就是刚刚开始现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1984年农历鼠年的春晚,穿中山装、戴金丝眼镜的香港歌星张明敏第一次出现在内地舞台上,他凭一曲《我的中国心》唱红大江南北,唱到街知巷闻。24年过去了,2008鼠年,自行车击剑管理中心副主任许海峰,还在为第三次创业奋斗。他希望主管的现代五项,能在2008年的北京像他当年一样再创奇迹。

  专题撰稿 本报记者 邹晔

  比赛前一晚 睡得比谁都香

  1984年的夏天,27岁的许海峰,在不经意间迎来人生华丽的转弯。在那个年代,中国太需要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一件事,一个英雄式人物的出现是那么的振奋人心。许海峰,就是那无数有着滚烫“中国心”的其中一个。

  那年,27岁的许海峰带着自信出征奥运会,尽管练习射击不到两年,但是他在少年时代是邻居们熟知的弹弓大王,传说一个晚上他能够打200多只麻雀。

  “我是在1983年11月调进国家队的,当时集训六个队员,我知道我的基础最差,因为我练的时间最短,我当时想能在国家队这个高水平的地方能把我的水平和成绩提高就达到目的了。所以以一个非常平和的心态参加训练。我没有想到,进了国家队就要参加奥运会,我就先考虑我能够在这个地方呆住,能够把水平提高。所以有了这个平和的心态,才能够打好成绩。包括参加奥运会最后的选拔,我就认认真真把我每一场选拔赛打好,把我的成绩打出来就行了,我也没想着非要拼着去参加奥运会。但最后你的成绩打出来,你自然而然就参加奥运会了。”抱着这样朴素的心情,许海峰来到了洛杉矶。

  开幕式那天,许海峰没有出现在入场的队伍当中。不是27岁的许海峰不爱热闹,而是他想让自己最大限度的平静,即便是这样,比赛中还是发生了一件让许海峰后怕的事情。“还怪了,比赛的头天晚上,一般人都紧张得睡不着,我那天睡得特别好,躺下就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了,因为我们的驻地离奥运村非常远,87公里,要坐1个小时15分钟的车。到了场地以后,我就把枪全部都擦一遍,把子弹都给擦了,现在我们再来总结,子弹不该擦,因为子弹擦了以后反而对精度有影响,那时候不懂,因为我用的子弹是1975年产的子弹,弹头都已经氧化发白了,所以我就拿油布给擦了。”

  打完30发 歇了30分钟

  拿着擦得锃亮的子弹,许海峰开始了自己第一次奥运比赛,和许海峰一起比赛的还有他的队友王义夫。打了不到30发,许海峰停了下来,“当时我跑到射击场的外面,坐在台阶上,坐了将近半个小时。一般人沉不住气,不可能说这么重大比赛跑到外面坐半个小时,可我就在外面坐了半个小时,等心情调节好了我进来再打。”

  许海峰慢条斯理的打法在射击队内都是很有名的,当时比赛快结束的时候,赛场上只有他一个人还在进行着比赛。

  “当时感觉成绩还是不错的,可以察觉到身后的观众和记者的目光全聚集在自己身上,因此有些分神。但是射击比赛最忌讳的就是精神不集中,所以我马上休息了一下。”

  当许海峰打完最后一枪时,赛场上的记录板首先显示他的成绩为569环。但是几分钟后,组委会才最终宣布,他以566环获得了奥运会冠军,中国人的首枚奥运会冠军。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次在奥运赛场奏响,当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最高的位置,现场所有人都喜极而泣,但许海峰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沉稳,在他的脸上只能看到一丝微笑。

  不仅许海峰自己意外,就连组委会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时比完赛之后,等了很长时间,差不多快30分钟了,这个时候天空中出现一架直升飞机,在附近降落了,后来一辆摩托车送了一个包裹,最后颁奖仪式才举行。事后,美国射击协会专门到中国射击队道歉,我们才知道,因为组委会没有想到,在第一天的第一个项目,会有来自同一国家的两个选手获得奖牌,因此事先准备的一面中国国旗就不够用了,只能临时去调。”

  回国后不久,那把功勋手枪就进了中国革命博物馆,金牌也一起捐了出去。尽管距离夺冠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回忆起那个经典时刻,许海峰还是表示,“当时金牌在我手里拿了两个多月我就捐出去了,后来许多人骂我是傻帽,这要是在现在,怎么也要值好几百万元啊。但是我觉得,那枚金牌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国家给的,所以我应该捐出去。”

  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许海峰一直说这是他的运气,而且随着运动生涯的结束,他不再留恋那段光辉岁月。

  “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现在拿起枪,我相信自己还能找到感觉,可既然已经决定退役了,当运动员的时候又没留下什么遗憾,现在为什么还要再动枪呢?”特殊的人生经历让许海峰为自己提出了特殊的人生追求,“‘中国奥运第一金’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既然一个机遇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就必须要抓住机遇在其他方面也要做好。”

  沉迷弹弓打麻雀 神枪手也曾留过级

  许海峰父亲许银芝是新四军老战士,解放军炮兵副连长,后转业到体院工作。也许是受父亲影响,许海峰从小最大的奢望就是有一支自己的枪。

  许海峰上初中以后,由于沉迷于打弹弓,以至荒废了学业留了级。不过许海蜂的父亲并没有因此责备他,在和儿子同行在通往学校的路上时,谈了一番为四化建设搞好学习的重要性后,他突然站住,指着路旁树枝上的麻雀,要儿子打给他看看。许海峰高兴极了,忙从地上拣起一个石子,弓举“弹发”,麻雀应声落地。那一刻,许海峰从父亲的眼神里得到了鼓励和支持。

  还有一段故事是这样说的:当年许海峰在和县新桥中学读书时,坐在教室里的第二排课桌听课。一天,他看到窗外的树上有一只麻雀,便悄悄掏出弹弓,手起雀落。一时,许海峰打弹弓的本领轰动全班,传遍全校。

  青年时代的许海峰最大的愿望是当兵,只可惜1975年,后来却因为超龄四个月没能成功。一气之下,许海峰用积攒下来的几十块钱买了一支当时看来绝对是奢侈品的气枪。后来,和县体委射击队的教练听说县里曾有个“弹弓王”,气枪打得也很有准头,就把他招到射击队参加训练。这时候,距离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还有五年。

  “实际上在开始搞射击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有奥运会。一是自己比较喜欢,二是我当时想,如果打好了,省队能调我去省里面,逐渐逐渐就可以离开供销社这个行业了。但没想到很快就调省队了,我想既然进了省队就要在全国比赛拿名次,在全国比赛取得好成绩,就被国家队调走了。”

  但“神枪手”出自“弹弓王”,却多少有些合理想象的成分。“当年我在洛杉矶夺金时,并没有人问打弹弓的问题。这是后来有记者采访我母亲,她说我小时候很贪玩,常常去打弹弓,而且经常有收获。这位记者后来就把这与我的射击成绩联想起来了。”许海峰很严肃地说,“射击运动员的选材一向是很严格的,仅仅因为一个孩子弹弓打得好,就培养其从事射击运动,这是对射击运动的误解。据我所知,现在中国好的射击运动员没有一个是儿时的‘弹弓王’,世界一些著名选手也没有这样的经历。说谁打弹弓好就能成为射击运动员,那可真是开玩笑。”

  30年前化肥价格 许海峰现在还记得

  1984年的4月,曾做过化肥销售员的许海峰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代表中国队出战那一年的奥运会。这时距离他系统练习射击,不过两年时间。许海峰第一次接触射击训练是在1979年,当年他在安徽和县供销社工作,主要业务是卖化肥。直到现在,50岁的许海峰还记得那个年代不同种类化肥的价格。

  那时候卖化肥是开票式的,整个区7万人的化肥计划都掌握在许海峰一人手上。化肥中的氨气对眼睛的刺激特别大,长时间的刺激会导致眼睛经常发炎,时间久了,许海峰的视力下降得特别快。“我过去眼睛非常好,一直是1.5的,就是在供销社卖了几年化肥以后,把我的眼睛就弄坏了,特别是卖那种比较差一点的化肥,叫碳酸氢氨。这种化肥的挥发能力非常强,氨气对人的眼睛刺激非常大。那个化肥库,一般人可能憋一口气进去,搬一袋化肥出来就已经不行了,我基本上可以在里面呆几个小时没问题的。”

  在供销社卖了三年的化肥,许海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仅降低损耗一项,每年就给国家节约5000元。接触化肥销售的第一年就将销售额从28万提高到32万,并且在年底的时候得到了60块钱的销售奖金。尽管在销售化肥的岗位上小有成绩,但许海峰没有选择维持现状:“不做运动员的话,我现在可能会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1982年,安徽省举行第5届运动会,许海峰不仅在这届运动会上夺得射击冠军,而且把省纪录提高了26环。1982年底,许海峰才离开新桥供销社,来到安徽省射击队参加集训,开始了真正的射击生涯。变化最大的是工资,原来在供销社时是9.5元,后来到了体委以后,定级定到51.5元,1984年奥运会后给加到98元。

  现在说起当时的经历,许海峰表示:“人生有几次转折,对命运的改变很大。比方说我如果不搞射击的话,也有可能我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商人。我不是特别喜欢供销社的工作,虽然我在供销社干的三年权力非常大,人缘非常好,但是我并不喜欢那个工作。我比较喜欢射击。可以说从我开始懂事、上学,我基本上做事很少失败的,基本上都是成功的。我的性格就是自信。”

  1932年,一个名叫刘长春的年轻人来到洛杉矶,他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却用坚毅的眼神倾诉着一个人的奥运,一个人的颂歌与悲歌。52年后,来自安徽农村的年轻小伙许海峰,同样是那么坚毅地举起手中的那支枪,他击落奥运首金,打破了中国人半个世纪的等待。

  中国奥运第一人

  1932年洛杉矶一个人的奥运会

  今年1月3日,“缘——北京·洛杉矶奥运寻梦之旅”活动在洛杉矶环球影城举行。为参加“奥运寻梦之旅”,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之子刘鸿亮、中国奥运夺金第一人许海峰专程从北京赶到洛杉矶。活动以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为主线,讲述了中国百年奥运梦想的渊源,解开了北京与洛杉矶的奥运之缘。应邀出席的洛杉矶当地政界、新闻界嘉宾,将热烈的掌声和赞叹献给了中国的奥运英雄。

  1932年夏天,父亲刘长春从上海乘船前往大洋彼岸参加洛杉矶奥运会时,刘鸿亮刚刚出生17天。“那时,他并不知道美国在哪里,对那个陌生的地名,一点概念也没有。”刘鸿亮回忆说。后来,刘鸿亮得知父亲是踏上奥运赛场的中国第一人。随着北京奥运日益临近,一部以刘长春为原型的电影《一个人的奥运》在2007年开机,剧组远赴美国洛杉矶实地取景。直到今天,刘长春的名字依然被当作民族英雄一样受人尊敬。

  76年前,也就是1932年7月30日,在美国洛杉矶体育场上,第十届奥运会开幕式即将隆重举行。带有奥运标志的五环徽章高高悬起,来自50个国家的2000名选手入场检阅。看台上坐满了观众,中国代表队被排在第八位。与阵容强大的美国队相比,中国队只有六个人组成,而真正的参赛选手也只有一人,他就是刘长春。

  从在开幕式上高举国旗步入会场,到后来参加了100米、200米比赛,刘长春在那届奥运会上一无所获。但是,他坚毅的眼神,以及那次单刀赴会时孤独而悲壮的身影,被发黄的老照片无声的记录在了历史长河中。

  中国奥运第一金

  1984年洛杉矶一把枪震惊世界

  1984年,对于中国体育来说是改写历史的一年,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大型代表团参加奥运会。而在那一年7月29日,一个年轻人用手枪射落了压在中国体育身上一个世纪的“零”金牌屈辱,他的名字叫许海峰。萨马兰奇亲自为中国奥运金牌第一人许海峰颁奖。

  从1932年,刘长春孑然一身参加奥运会,到1984年,许海峰拿到奥运首金,中国人为了一枚小小的奥运金牌等待了52年。而巧合的是从第一次参赛到拿到奥运第一枚金牌,地点都是在美国洛杉矶。与刘长春桀骜地走下田径场一样,许海峰骄傲地走下了射击场,他与刘长春一样,改写了中国体育的历史。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当我拿到金牌时,却没有看到我笑。”3日,许海峰在洛杉矶表示,“作为一名运动员,尽我最大的能力去为国争光,是我的职责和荣誉。或者说,我从1982年才开始练习射击,到我拿到奥运会金牌,一切都来得太快了。”

  1984年,许海峰射落了中国代表团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那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得18枚金牌,最终名列奖牌榜第四。当今年8月,奥运会来到北京时,中国人盼望着中国代表团最终能排名奖牌榜第一。

  今年4月,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时,《一个人的奥运》就将全球首映。

  在那次中国人的开山之旅中,刘长春花了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从中国抵达洛杉矶。“他始终为能够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而非常骄傲。”在“缘——北京·洛杉矶奥运寻梦之旅”活动上,刘鸿亮回忆说。“当时父亲没有比赛经费,在最后时刻,他所在的大学为他筹集了1000美金。临行前,政府的工作人员交给他一面国旗珍藏。”

  1984年,中国人梦圆奥运的那一年,刘长春在大连老家过世。75岁的刘鸿亮,如今生活在北京。在3日的这次活动上,北京奥组委将北京奥运的吉祥物“福娃”赠与他们洛杉矶的朋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