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向世界的《武林大会》 阮伟:出自中国大地的项目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06日16:09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主持人:在座各位听了周总和侯总谈了新媒体以后,我们觉得很有压迫感,新媒体在全力以赴追赶我们,电视作为传统媒体应该警惕他们带来的压力,我们应该加快步伐。谢谢二位的精彩发言。如果加快我们的步伐,应该说体育推广公司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继2007年3月6号推出的《武林大会》是全新的手法,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是无演绎、无全套、无级别,忠实反映了中国武术的特点,给电视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欣赏角度。下面这个话题由阮总,也就是《武林大会》节目的创始人和其他两位嘉宾一起讨论面向世界的武林大会。有请阮总。和阮总一起讨论这个话题的嘉宾是北京体育大学传媒系易剑东主任,易老师对体育的理解非常深刻,有很多独到的见地。下一位嘉宾是中国体育报副总编辑张乐年先生,张副总监在体育方面有着多年的采访经验。希望今天三个人的谈话是一场精彩的演出。 小组论坛: 对话题目:面向世界的武林大会 嘉宾兼主持:阮 伟 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讨论嘉宾:易剑东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主任 张乐年 中国体育报副总编辑 阮伟:非常高兴可以在今天这个时间,这个特殊的日子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中国的体育项目。上午江总监也提到了奥运会这么多项目,除了在本届奥运会上列为表演项目的武术之外,没有一个项目出自于中国的大地上。百年奥运,百年梦想,虽然即将实现,但是还留下一点遗憾,就是在这届奥运会上没有我们自己的项目。今天和大家探讨的是一个很古老,但是又确实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话题。我们请到了两位高端专家,由我来主持,把《武林大会》的方方面面由专家来进行剖析,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在最被关注的大学里探讨大家熟悉的问题。在大家了解《武林大会》这一档赛事节目之前,我们先看一个片段。(短片—— 一些电影中的武打场面) 这种片段在武侠电影和武侠小说里面,武侠电影是一种视频展现,武侠小说会调动你充分的想象力,导演和编剧都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一幅幅画面拍摄成这个样子。今天请两位专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种艺术传播到底给中国武术带来了什么?易教授? 易剑东:我还是想谈到一个更久远的话题,因为我念念不忘在八十多年前霍元甲其实以后推出的精武体育会,因为当时他们已经开始用电影拍摄武术,并且把音乐和艺术的很多元素融入到武术当中。在当时很多中国人是把武术作为竞技和军事之用的。很多资料表明在八九十年前中国人已经通过电影技术把武术呈现给老百姓,并且为武术在短期间走向世界,精武体育会作为一个民间组织有多达二十九万人以上,在那个年代高新技术对武术的表现也能起到如此显著的作用。当然精武体育会还出版自己的杂志和刊物,在体育推广和武术推广方面也有很多贡献。至于阮总让我谈自己的印象,其实作为一个学者,还是要看两面性。 第一,导演的想象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大家都知道现在有一派武术电影拍摄者认为这样一种把武术以声光电的形式表现,有点神乎其神,可是却有很好的感受。也有一些人觉得武术离自己的生活太远。《武林大会》以这样一种形态表现武术,从民间选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武术,可能比纯粹以声光电的形式表现武术更能起到传播效应。 阮伟:张总编这么多年的记者生涯,看了这么多的武侠电影,您觉得它给大众产生了什么影响? 张乐年:刚才这一组镜头,从电影的角度来看我没有发言权。从武术的角度来看,从体育的角度来看,两个字“假的”。 阮伟:这种假会给人们对武术的认知产生什么影响? 张乐年:从原本上来说武术是搏击技术。首先武术要打,没有搏击就不称其为武术。武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可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的西方式的体育项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又回到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问题上。我在考虑一个问题,武术没有进入奥运会也许是一个遗憾。但是我反思,难道奥运会真的能承载得了武术吗?因为武术确实太博大精深了。从门口派来说有一百多种,如果用某种方式进行比赛的话,用西方式的标准去比赛,那就是完全标准化,像做麦当劳一样,这是否适合中国武术? 显然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为武术文化的推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多少带来了误区,就像刚才易教授说的认为武术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并不遥远,在过去只是与自然斗争,是生活需要的技能。现在它依然有需求。 阮伟:从电影和武侠小说上对大家的影响,两位专家进行了剖析。易教授谈到把武术带得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似乎武术离我们遥不可及。在今年的国际论坛上我也提到了一个观点,武术在所有的电影当中变成了几乎现代部队无法比拟的具有现代火炮优势的技术传承。这种误导使武术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张主编讲奥运会能够承载武术吗?奥运会有28个大项,武术有129个项目,张主编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了解了影视作品以及影视作品给我们产生的深刻印象,下面我们也再看一下自建国以后我们的武术比赛又是什么样的。(短片——以往武术比赛中的套路表演段落) 阮伟:在目前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非常正规的比赛,张总编您是怎么看待这么规范的比赛? 张乐年:过去我看到这个画面没感觉,我觉得是应该的,为什么呢?我在《武林大会》的一个活动当中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画面体现了两点。第一,中国的武术工作者为武术的推广苦苦追求、摸索,他们在想办法,建国以后一直在探索。但是它又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它的对练是标准化的,如果看比赛的话永远是这一套。这种练好了的表演也没有搏击的含义,虽然用了搏击的元素。于是我在想我们怎么会有这种画面出现?如果大家看全运会也是这样,全运会上唯一一个中国项目就是武术,还是评判标准的问题。现代体育的评判标准都是西方式的,比如打分十分,它是可比较的。但是武术一个门派和另外一个门派之间用西方式的比较很难完成。还是回到我刚才的观点,首先武术工作者是在探索,在追求。但是现在,是不是到了让我们应该想一想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推广武术?怎么做才能有更好的创意?体育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创意是这个产业的核心。一百多年以前奥林匹克运动员就是(布拜占)先生的创意,一百多年以后我们为之狂热。下一个一百年会有什么样的新创意让世界狂热呢?期待着《武林大会》。 阮伟:易教授是怎么看待现在这种武术比赛的? 易剑东:虽然也来自体育界,但是我的话可能比张总的更为尖刻。我研究武术有十五年左右,中国的武术只是拳种,不包括器械术。1936年我们国家九个运动员从柏林运动员表演的时候,我有幸看到了十分十秒的录像,当时就是运动员使劲拨弄着飞叉,很多德国观众为此狂热,甚至在六十年代周期周总理带团去捷克的时候,我们的套路器械对练也是受人欢迎的。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外国人以杂技的眼光看待武术。我作为武术文化研究者曾经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门户之见是否是阻碍武术发展的障碍?我今天想说它恰恰是推动武术百花齐放的命脉。因为只有各门各派之间把自己的东西看得很重,并且有能力和别的拳种和派别与其他人进行较量,这才是有意义的。现在的武术比赛是整齐划一,固然好看好评判,可是武术的生命活力丧失殆尽。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武术不进奥运会是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武术不妨走民间推广和普及的道路,更多的老百姓从日常生活当中感受到武术的魅力。比如我曾经去澳大利亚,据我了解澳大利亚十分之一左右的人经常练习武术,这些人绝对不是为了所谓的比赛和参加奥运会,他们把武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特别提倡刚才张总编提到的《武林大会》让拳种之间不要对抗,而是在一个拳种内部选拔精英,我认为这是拯救当前把武术划一化最好的方式,让武术再次丰富起来。 阮伟:两位专家讲的都非常经典,实际上已经从影视作品到现代的武术比赛剖析的淋漓尽致。刚才我们给呈现给大家的都是很多观众或者是在校的学生朋友们都看到过的,也是习以为常的。坐下来反思以后发觉这些东西根本不是我们需要的,当然我指的是比赛。正所谓两位专家提到的一样,这种比赛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舞蹈,它是一种杂技,它不像中国的武术,它是编排好的,然后再用规则对它进行限制,比如场上比赛垫子的长和宽等等,这是完全模仿体操的或者是裁判规则,用规则反过来限制武术项目的发展。看到这个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点可悲,就是武术项目这些年到底发展生什么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武术项目?为什么有关方面在武术比赛中只是用几个套路来诠释所有的武术项目?仅仅是用几个项目来概括中国的武术?仅仅借用奥运会的项目规则?这使我们的武术没有办法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突破一个误区,就是武术不是一个项目,它是129个项目,它是129个项目的统称。这个误区明确以后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刚才易教授已经讲到了,在每一个拳种中按照一个项目立项进行比赛,这就是我们现在推出的《武林大会》。请大家看一下片段。(短片——《武林大会》精彩对打段落) 看到这样的片段,这才是真正的武术片段,也许它很弱,也许它的技术水平不是很高,也许它还很小,那么它总有一天会长大。下面想请两位专家,其实两位专家已经对《武林大会》了解的非常深刻,他们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易教授可以对《武林大会》进行评价吗? 易剑东:有三个很强烈的认识。第一,《武林大会》不拘泥于具体机械的某些局部进行武术的挖掘和整理。是以影像的形式和电视传播的形式来做还是第一次。第二,据我所知《武林大会》推出的相关武术文化的挖掘,包括要举行的武术服装展示等等这样一种形式也是非常罕见的,把武术作为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体育类种把它与电视表现形式结合起来,并且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推广,这也是《武林大会》这个节目的远见。第三,也是我本人非常敬佩的,就是《武林大会》已经走向世界,并且更多地将走向国外的很多媒体。会在很多程度上弥补武术不能进入奥运会给国人带来的遗憾。所以我希望《武林大会》继续挖掘深厚的武术文化资源,结合其他的平台把武术推向世界,让武术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CCTV-5的《武林大会》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范。 张乐年:刚才那一组画面我想用四个字阐述我的感受。一个是勇敢,中国人勇敢,勇猛;第二是智慧,刚才的招式确实很智慧,这才是中国人的东西。通过电视镜头传达到每一个人,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对于武术这个现象,弘扬、发展,更多的是继承。《武林大会》有非常大的空间,第一,我们国家把赛事叫成大会的不多,全运会是体育大会式的,冬运会是《武林大会》式。《武林大会》作为赛会非常有味道。第二,《武林大会》作为一种武术现象,其实它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希望它做大产业链。因为武术博大精深,要说起来不是这个时间可以阐述完成的。有服装环节,有培训环节,包括影视的需求,现在西方的影视里面的搏击动作恐怕没有中国元素也很难有票房。从产业链上来说应该继续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武林大会》一定会从现在走向成熟,什么时候它成熟了,它到底做得怎么样?我个人希望不要让外国人来说我们怎么样,我们自己觉得好就是好。 阮伟:非常感谢两位专家对《武林大会》简单但是带有高度的评价。我们希望我们和文化产业研究院建立起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之际让《武林大会》在北大,让所有的老师和同学了解它,中国人支持自己的项目,《武林大会》不比奥运会差。我想也许这句话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验证。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就可以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