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万米训练馆产生七成奥运冠军 训练局见证中国体育史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02日12:02 体坛周报
北京崇文区,因为“体育馆路4号”的存在,给人感觉更加“崇武”。 这块夹在天坛公园和龙潭湖公园间的方寸之地,即便在最新版的北京地图上都语焉不详。这里是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是中国体育金字塔的塔尖。长年驻扎于此的中国队运动员仅几百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体育精英。 2005年的一天,一个70岁的老人缓步迈进训练局游泳馆的大门,他想看看队员们训练,而恪尽职守的门卫却始终没有放行。老人叫穆祥雄,鬓角花白,鼻梁宽硕。上世纪50年代末,20出头的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3次打破100米蛙泳世界纪录,人称一代蛙王。导演谢添的电影处女作《水上春秋》便以他为原型拍摄。但是,正如很少有人真正清楚在领奖台上披金戴银的运动员,在训练局里过的到底是怎样一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生活一样,看着这一代运动员成长的训练局门卫不认识穆祥雄,而游泳馆里的一些队员,也不认识他。 如今,和穆祥雄同一时代的中国体育拓荒人,只在训练局最不起眼的一角,拥有一座布置简洁的活动中心。他们每天在这里练歌、打球、下棋,但却不允许随意出入训练场地。偶尔的,结束训练的队员打闹着走出训练馆时,会和同一个院区的老人们擦肩而过。当训练局里的“八零一代”、“九零一代”与“三零一代”狭路相逢,通常的状况是形同陌路。 然而无论哪个时期,这些体育领域里的“感动中国”都是链状的,进化的,因果的。从穆铁柱到姚明,从年维泗到古广明,从邱钟惠到邓亚萍,如同从1951到2008,训练局的今昔切割出的一段中国历史。伴随着政经与民生在半个多世纪里的广突阔进,中国体育也一样风生水起,可歌可泣。容国团大力扣杀时,没人知道郎平,郎平大力扣杀时,没人知道刘翔。一代人来,一代人去,梦想照常升起。 训练局旁久负盛名的“运动假货一条街”已经整治为“奥运墙”。墙的尽头,一年前还是一片工棚的拆迁废墟,而在五十年前,这片工棚则是中国第一代国字号运动队的宿舍。那里住过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曾在同样的星光下,取暖谈笑,疗伤歌唱。从那里前往五十年后的国家队运动员公寓,步行只需10分钟而已。半个世纪的历史在10分钟内对接,它的默默无声着实教人忐忑无言。 训练局场馆的建筑面积目前已达9.6万平方米,这个仅占国土面积亿分之一的小弹丸,出产了整个国家七成以上的奥运冠军。当东道奥运年终于打开大门,对这段五十年体育史记的重新梳理和温习,也许能让我们不忍辜负,懂得珍藏,内心更加富足地行走在路上,其价值将远超我们今年夏天留在中国的数十枚金镶玉。 时间考验价值,历史证明价值。现在,我们把中国三代运动员的训练局故事放在一起,因为一代代体育志士的荣辱悲喜,欢笑血泪,训练局是唯一的见证者,记录者,封存者。 ★李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