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奥运历史回顾:海军军官张伯苓提议申办1952年奥运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09:39 竞报
甲午战败,年轻的海军军官张伯苓(1876-1951)悲痛欲绝。他痛感我中华虽广土众民,但国民身体不如人,精神不如人,非从根本上改造不可。 从那时起,张伯苓弃武学文,决心办教育。在当时,用教育救国只是一种改良主义的幻想。但张伯苓先后兴办南开中学、小学、大学、女中,重庆南中、南开经研所、化研所,以至参与办西南联大。 天津是我国近代体育开展比较早的地区之一。一直关注、爱好体育的张伯苓更成为发展和普及体育运动的身体力行者。他是最早关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全力推进中国与东亚及世界体育交流的人,历任天津体育协进会会长,华北体育联合会会长,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名誉会长、理事长,远东运动会中国委员、总领队,国民政府教育部体育委员会委员等,被称为“中国注重体育的第一人”。 张伯苓论体育 协助增进各种竞技运动之事业,发展各种竞技运动之组织,并增进运动之兴趣,发扬高尚之精神。 运动员的品格,较比运动的胜利更为要紧;正当的失败,比不正当的胜利,更有价值。体育方面有两个很好的训练:一个是合作(Team-Work),一个是公平(Fair-Play)。 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 张伯苓与奥林匹克:计划申办1952年奥运会 张伯苓是最早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知识的人。为了传播奥运精神,张伯苓积极参与和推进亚洲各国体育交流,对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初步开展作出了贡献。 参与发起远东运动会 他参与发起组织的远东业余运动协会和远东运动会,采用国际奥委会的成规指导工作。远东运动会原名“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1913年2月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了第一届远东运动会,1920年被国际奥委会承认,是世界上第一个与国际奥委会发生关系的区域性国际体育组织。 选拔选手参加奥运会 1922年4月,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在北京青年会所召开成立大会,张伯苓当选会长。该会1924年以前实际起到了全国体育组织的作用,对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924年,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与中华体育协进会筹备处在东南大学举行大会,将两会合并成立“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推选张伯苓为名誉会长,王正廷为名誉主席董事。 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的奥委会,该会选拔运动员参加了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奥运会。正如张伯苓所说:“我国体育事业之发展及在国际上得有相当地位者,本会不无微功。” 想申办1952年奥运会 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阻断了张伯苓及全国体育协进会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联系。1945年,日本刚刚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张伯苓即举行中华体育协进会常务理事会议。会议一致同意约请1952年第十五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张伯苓和王正廷负责“向政府商洽”。后经该会努力,促成了中国派出33名运动员参加1948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奥运会。张伯苓在旧中国为奥林匹克运动整整奋斗了40年。 张伯苓还是国内体育团体的热心倡导者。第七届全运会于1948年在上海举行。张伯苓仍然担任裁判主席,并出席开幕式。到大会闭幕时,当时已72岁高龄的张伯苓还要求与运动员们绕场步行一周。 张伯苓与学校体育:爬杆速度之快全校闻名 张伯苓是较早接触西方近代体育的人。早在北洋水师学堂时,他就学到不少体育项目,包括击剑、刺棍、木棒、拳击、哑铃、足球、跳栏、二人三足竞走、跳远、跳高、爬桅杆等。张伯苓练习爬桅杆速度之快全校闻名,校长严复都知道“张小辫爬杆最快”。此外,他还学会了游泳、平衡木、跳马、单杠、双杠、兵式体操等。这些活动给了张伯苓关于近代体育的最初知识。 张伯苓把体育看作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教育精神应以体育为骨干。他强调体育的第一要义在于体力上之发展及健康上之增长。因此,他希望以体育增强国民的体格,并以体育精神和方法,来组织国民、团结国民。他始终把体育置于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张伯苓重视吸收国内外先进体育教育经验。他多次率队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取经。张伯苓还派学校体育课主任章辑五去国外进修。本版撰文梁吉生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