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第八届民族运动会部分竞赛项目探源 向往富足生活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1月10日12:46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11月10日电(记者赖雨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各民族的信仰、历史、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克服了战乱、政权更替、环境封闭等种种困难,超越了语言文字发展水平的约束,堪称少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博物馆”。

  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珍珠球由古代满族人民的劳动演化而来。采珍珠是满族先民重要的生产方式,珍珠也是满族人民心目中吉祥幸福的象征。珍珠球运动最初是满族儿童模仿采珍珠劳动情景的一种游戏,因其器材简单、场地随意,观赏性强,多年来一直受到满族人民的喜爱。

  射弩,是生活在高山峡谷的傈僳族、拉祜族、怒族和独龙族等狩猎的重要方法,这些民族主要聚居于我国云南省。

  傈僳族有一句俗语:“拉不开弓的就不算男子”,弩弓和箭也是傈僳族男子的标志和随身之物。直到现在,在每年庆祝其传统新年“阔时节”时,傈僳族男子都要举行射弩比赛。

  此外,还有如哈萨克族的叼羊、赫哲族的叉草球等运动,都是少数民族人民早期生产生活的写照,反映了这些民族战胜早年恶劣的环境以求生存繁衍的智慧和勇气。

  对英雄的崇拜

  我国古代时有战争发生,“全民皆兵”曾是许多少数民族普遍实行的制度,骑马、武术、摔跤等活动成为“战士”平时训练的重要内容。

  现在,这些活动失去了其军事意义,但人们对勇气、力量、技巧和协作的欣赏依然不变,来源于军事斗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依旧充满活力。

  壮族的“板鞋竞速”运动的形成与发展,应归功于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少数民族抗倭女将--瓦氏夫人。瓦氏夫人原名岑花,是明朝时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壮族土司之妻,她中年丧夫,代理州政,颇受当地百姓爱戴。

  明朝时我国东南沿海频频遭受倭寇侵扰,朝廷到两广地区征兵时,已年届花甲的瓦氏夫人请命带兵抗倭,率领骁勇善战的广西“Z兵”六千余人赶赴前线,屡次大破倭寇。瓦氏夫人用兵有方,她为了培养士兵的集体观念,命人根据壮族木履式样制成长木鞋,让士兵3人或6人一组共穿一双长木鞋赛跑,以锻炼士兵的团结协作。后来,壮族群众纷纷仿效这种饶有趣味的练兵方法,在田头地脚、房前屋后以“板鞋竞速”自娱,使之发展为广受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

  对神灵、信仰的虔诚

  远古时期,少数民族先民对险恶复杂的自然界怀着既崇敬又恐惧的感情,相信神灵的存在,许多少数民族都有相应的祭祀活动,并逐渐发展成了带有宗教色彩的民俗习惯,包括民族体育。这些体育项目在漫长的历史中演化发展,其目的已从单纯的娱神扩大到了娱神、自娱和娱人兼而有之。

  龙舟竞渡不仅是汉族传统风俗,也深受苗、傣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喜爱。由于苗、傣等南方少数民族临水而居,敬畏水神,为了祈求平安和丰收,赛龙舟是人们祭祀水神的重要仪式。苗族有传统的“龙舟节”,举行于插秧结束之时;傣族的龙舟竞渡是其

传统节日“泼水节”的一项重要内容。

  “押加”,是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等地的一项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又名“大象拔河”。其得名一方面是因为运动员在比赛时肢体形态与大象相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笃信佛教的藏族人民崇尚大象的吉祥和力大无比。

  对社会交往的需求

  抢花炮被戏称为“侗族橄榄球”,是民族运动会正式竞赛项目,流行于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抢花炮发源于广西三江县葛亮村,该村地处交通要道,自明朝时起就是木材和土特产的集散地。当地的侗、瑶等族民众大都居住在山寨,过着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的生活。

  聚集到葛亮村的各地商人为收购土特产并推销商品,想尽办法引人下山,其中最受人喜爱的,就是抢花炮活动。直至今天,葛亮村附近的富禄镇仍是湘、黔、桂地区“抢花炮”活动的中心。(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