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羽球在悉尼雅典辉煌 张军高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09:57  《羽毛球》杂志

  文、房学峰

  人生在世,到底应不应该相信“命”,这是个挺复杂的问题,例如“只要参加奥运会就能拿金牌”的张军和高崚——

  他们拿过不少世界冠军,但是他们显然更善于打奥运会比赛:在中国羽毛球队,张军是奥运会成绩最好的男选手,获得了两块金牌;高崚则是成绩最好的女选手,获得过包括两块金牌在内的四块奖牌——从理论上说,高崚如果在北京奥运会上发挥极其出色、获得两块金牌的话,她将成为历史上奥运会成绩最好的中国运动员,超过李宁、王义夫、邓亚萍和伏明霞这些鼎鼎大名的人。

  奥运会上的“金牌王”经常会出现在田径、游泳、体操那样的金牌大项里,假如一位羽毛球运动员能够取得如此荣誉的话,那将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说“永垂青史”也不过分。

  

亚特兰大的“用心”

  羽毛球第一次进入奥运会的时候,没有混合双打。

  对于中国队来说,这不是一个太坏的消息,因为混合双打一直是中国羽毛球相对较弱的项目。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最初,中国羽毛球队的管理体制是分成男队和女队,两位老教练王文教和陈福寿分别执掌教鞭,在稍微有点儿“男女授受不亲”的上世纪60年代,运动员的混合双打训练比较少也比较不够系统。如果那个时候到羽毛球馆转转,可以看到阳刚与阴柔的明显区别。

  1987年世界锦标赛,王朋仁和史方静获得了中国的第一个混合双打世界冠军,但由于1992年奥运会没有混合双打,所以这个项目再次受到相对的“冷落”。

  混合双打成为中国的强项,这个功劳应该归于李永波。他担任中国队总教练之后,首先“制造”出了两对实力不俗的混双搭档:刘坚军/孙曼和陈兴东/彭新勇。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这两对中国选手都进入了前四名,此外,另一对搭档陶晓强和王晓圆也进入了前八名。

  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都获得了女双、混双和女单金牌,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三个优势项目的雄厚基础,其实在1996年奥运会上就已经初见端倪。

  李永波的第一步棋,走得很“厚”,用心良苦。

  悉尼的“闲心”

  悉尼奥运会,张军和高崚的金牌是个“意外”,他们的夺冠经历,简而言之,是三次“反败为胜”——

  他们的第一场比赛打得磕磕绊绊,在输了第一局之后,用高崚的说法是:“狼狈地取得了胜利”,虽然赢了,但是是“好输不如赖赢”的那种“赢”。这是他们第一次“反败为胜”。

  第二次反败为胜是半决赛,张军/高崚本来在决胜局领先很多,但却被对手反超,但结果,又是“反败为胜”。

  决赛对手来自印度尼西亚,比赛的过程,也属于“反败为胜”型,第一局,张军/高崚只得到1分。

  于是问题出来了,到底为什么,他们总会受到“命运的垂青”?

  上世纪90年代,韩国队的混双实力最强,所以金东文和吉永雅、朴柱奉和罗景民包揽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金银牌。

  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队最强的混双组合是葛菲和刘永,他们是1997年的世锦赛冠军和1999年的世锦赛亚军,但是在争夺前八名的比赛中,他们意外地输给了一对荷兰选手。

  在这个时候,没什么人相信张军和高崚能够创造奇迹。

  但是张军和高崚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金牌命”——一个“命大”、一个“命硬”。

  高崚为人,几乎就是“爽快”的代名词,因为这种爽快,所以她在和张军搭档的过程中,很少有互相闹别扭的时候。

  他们最严重的一次争执发生在

马来西亚的一堂训练课上,两个人吵了一架,干脆不练了。过了片刻,张军去买了一罐饮料给高崚,说:“场上归场上,我们都是为了球打的好,下来就算了。” 高崚把水一拿,说:“行!”——一场原本挺激烈的冲突,一罐饮料就化解了,可见高崚为人的“爽快”。

  按理说,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是没有闲心左顾右盼的,但高崚却不是这样,直到今天,她还在说,她对悉尼奥运会最深的印象之一,是运动员村里那个“很大很大的餐厅”。

  悉尼奥运会的半决赛,对于张军和高崚来说是一道“生死关”,决胜局,眼看他们就要输球了,高崚却忙里偷闲地看了一眼领奖台——当时,用于颁奖仪式的领奖台已经搭好——她心想:“完了,这回连站都站不上去了”。

  要是别的运动员,可能越去想输赢的事、领奖台的事,球越不会打,但高崚不是这样,还是该怎么打就怎么打——该赢的球赢了,该输的球也赢了。

  悉尼奥运会的领奖台上,高崚和张军笑得都很开心,张军是这样描绘他当时的心态的:“当时的感觉,现在还历历在目——球落了地,自己感觉一下子很兴奋,但是没有觉得奥运冠军有多么不容易。大家拿了奥运会冠军都会激动得流泪,但是那一届我跟高崚就是觉得很开心,一点没有什么辛苦的感觉,而是感觉自己得的太容易了,因为我们本来不是冲着去拿冠军的,就是去拼的。”

  雅典的“多心”

  谁都记得雅典奥运会上,张军/高崚夺冠之后的那个瞬间,张军几乎是有点儿“耍赖”地躺在地上,如果不是高崚去拉他,教育他,他说不定会那样一直躺在地上。

  2000年拿了奥运会冠军以后,张军和高崚光顾着自己高兴了,忘了和对手握手,所以在雅典的最后一球落地以后,高崚看张军在地上“耍赖”,就去对他说“快点起来!胖子、胖子快起来!跟对手先去握握手!”

  英国是羽毛球运动的故乡,经历很多年的沉沦之后,英国队终于出现了一对世界级的混双组合埃姆森和罗伯森,他们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雅典奥运会的决赛。

  这场球,张军和高崚第一局赢得非常顺利,15比1,这时候,张军“多心”了——

  他想起了悉尼奥运会的第一局,当时,他们的第一局是以1比15输给对手,张军心想:上一次是先输后赢,这一次一上来就赢,会不会先赢后输呢?上届奥运会他们是“拿了不该拿的冠军”,这次的“天意”会不会让他们把金牌“还给”别人呢?毕竟一个人不会总是受到命运的眷顾吧。

  比赛的进程,似乎真地在向张军想象的那种局面发展:第二局对手将比分扳平,第三局,他们以3比7落后。

  这时候,高崚说话了:“有什么关系,我们都已经拿过了!”

  事后张军认为:自己当时的问题在于“怕输”,而高崚则较早地走出了“想赢怕输”的心态。

  于是,他们把包袱抛给了对手,再次赢得了奥运会金牌。

  不过即使是这块金牌,也有些许幸运的成分在:雅典奥运会之前,张军和高崚的比赛成绩并非极其出色,但是实力最强的混双组合,是韩国的金东文和罗景民,然而,这对韩国选手命运不济、早早被其他选手淘汰,这在客观上,“帮助”了张军和高崚的蝉联。

  这就是张军和高崚的金牌故事:无论是在悉尼奥运会还是雅典奥运会的时候,他们在比赛的关键时刻都曾经有过些各式各样的心思——例如悉尼高崚的“闲心”和雅典张军的“多心”——但是最终,他们都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其中的奥妙,是默契的合作、是大度的性格,也是“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