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1+1工作室有群特殊记者 他们要用耳朵报道北京奥运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10:40 竞报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特奥会新闻中心里,有一支特殊的记者团队——由1名肢体残疾人和7名视力障碍人员组成的报道小组。 9月6日,为庆祝北京残奥会倒计时一周年,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大型庆典晚会上,3位中国残疾人记者出现在境内外诸多媒体中。 9月13日,“好运北京”盲人门球比赛现场,6位视障记者拿着录音笔对观众和志愿者进行采访…… 他们来自同一个团队——中国第一个全部由残疾人组成、专为视残人制作声音作品的民间非赢利组织——北京1+1视障人声音工作室。拄双拐的解岩、全盲小伙子青风以及其他6位视力残疾人,组成了这个声音工作室。 解岩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工作室近期的工作重点就是报道北京奥运会,为此大家已经多次开会协商,想选题、列提纲,制作了一份比较完善的报道计划。前一段时间已经制作了几期节目,介绍奥运会五环的由来、北京的无障碍设施等。 “北京举办奥运会对我们这些残障人士也是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我们的风采和能力。”解岩说。 “1+1”·取名 对“1+1”理解各异 北京1+1视障人声音工作室就设在木樨园一个普通居民小区里,成立于2006年。进门处有一道隔断墙,墙上从左到右,依次排着从痛苦向高兴变化的5张卡通脸。黄底黑字书写的“1+1”的字样十分醒目,“whoamI……(我是谁?)”与答案“我们是1+1”的两行字列在“1+1”标志上下。 “很多人问我,1+1是什么意思。我想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1+1是阿拉伯数字的表达方式,在世界通用,一看就明白,不用再翻译。在汉字里,‘人’字是一撇加一捺构成的,相互支持才能成为人。还有人理解说,一个人的行为改变能够带动另一个人,进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这种连续不断的力量对我们的事业非常重要。”解岩看着墙解释着。 “1+1”·成员 被称为特殊的同行 工作室的播音员叫青风,是一位全盲的小伙子,感觉不到一丝光线。广播节目的策划制作团队成员是拄双拐的解岩和几个盲人。看到电视台采访他们的节目,解岩说:“没想到北京电视台把我们称为‘特殊的同行’。” “在这里沟通无处不在。”解岩说,“人们太依赖眼睛,忽视了其他感官,其实,人与人的沟通最根本的还在心灵,总是想从眼睛证明什么,但是忘记了用心去体会。” 这个工作室的成员学历在大专以上,其中有两位取得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学士文凭,可是专业依旧是盲人保健,青风就是其中一位。青风很早就学会了上网,在他的同学还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的时候,他已经能在宿舍里用从网络上得到的信息与室友侃侃而谈了。 工作室的编导傅高山低视力,在健全人环境里长大,大学本科学计算机专业。 “1+1”·采访 考虑残奥报道计划 “可以说,如果不是申奥成功,如果不是残奥会,无障碍的概念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反复提起。残奥会给所有残疾人一次机会,一次让社会了解残疾人的机会,也是一次残疾人向社会展示自我的机会。”解岩说,“如果不看盲人门球比赛,健全人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盲人也有自己的游戏,如果没人解说,我想很少有健全人知道比赛规则是什么。” 解岩说,他们正在考虑明年残奥会期间怎么制作节目,“不管能不能进入赛场采访,我们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能从一个视障人的感受去体验比赛,体验残奥会。残奥会不仅仅展示竞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现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1+1”·装备 用语音软件读网页 工作室有专业的录音、调音设备,还有一个改造的录音室。制作每档节目,工作室的成员需要每天从网络获取大量信息。 “我们在电脑上安装了语音软件,屏幕上出现什么,就会被读出来,还有专门按照盲文设计的输入软件。这些工具帮助我们能和视力健全人一样上网查资料。现在也出现了盲人手机,就是在手机上安装语音提示软件和盲文输入法,不仅可以打电话,收短信,还能发短信。”青风熟练地演示了发短信的过程。 工作室成员的名片上都有手机号码和MSN,并且建立了QQ群,方便传递资源和收发文件。 “1+1”·目标 盲人不只能做按摩 正常人获得的信息中,有70%是通过视觉,而视障人只能通过听觉、触觉感受周围。而触觉只能在距离身体很近的范围内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视障人而言,听觉是最重要的感知工具。 傅高山说:“很多盲人喜欢听广播,可是专门为视残人制作的广播节目却非常少,即便有,也是由视力正常人制作的,没有考虑到盲人接受这些信息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我们自己就是视障人,为视障人做节目更能反映出他们的需要。比方说,有一期节目做了关于盲人学做饭的内容,青风就会问得很细,怎么放盐?怎么放醋?怎么掌握火候?那期节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反映特别好,好多人觉着关于残疾人的节目也能很好玩。以前一说起残疾人,总是离不开身残志坚、创造奇迹什么的。” “中国的盲童同样也有很多梦想,我们制作广播,不是要告诉他们广播员是第三条出路,而是想鼓励孩子们突破束缚,勇敢地做梦,勇敢地去实现梦想。”解岩说。 工作室在今年8月向全国盲校选拔学生,举办了第一期视障人媒体制作播音培训班。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老师和专业播音员,对来自全国的15名视障少年进行了为期两周的专业培训,国外视障人组织也提供了专人指导。“我们就是要告诉孩子们,盲人不是只能做按摩。”解岩说。 “1+1”·无障碍 希望人人有无障碍意识 “对残疾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与社会融合。现在,因为奥运会,很多公共场所要修建无障碍设施,这帮助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出残疾人的圈子,进入社会。但是目前,大多无障碍设施是由健全人设计的,如果他们没能很好地体会残疾人的需求,往往这个设计就和实际需求有很大差异。”解岩说,“视障人的行动是依靠参照物才能完成的,比如说,盲人吃饭都是用碗和勺,碗边能告诉他饭在哪里,给他一个盘子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某些细节考虑不周,也会给残疾人的行动带来不便。” “我们不希望健全人以怜悯的眼光看我们,也不希望他们神话我们,认为我们有多么身残志坚。我们只企盼人们以一种平等的眼光看待我们。所以,这个工作室的宗旨,就是希望通过广播,通过声音,在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建起一座桥梁,不仅鼓励视残人走进社会,也希望健全人在看到有视残人过马路或等乘公交车时,能友善地伸出手臂。希望人人心中都有无障碍意识。” 文/本报记者 崔鲸涛 实习记者 何杨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