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吃穿住行 从头学起--记上海塘桥街道阳光之家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11:32  东方体育日报

  “阳光之家”不会结束

  这是一个星期四的下午,炎热得有些让人昏昏欲睡,但是塘桥街道阳光之家二楼的教室里,却越来越热闹,智障学员们陆陆续续地到齐,每周一次的特别课程就要开始了。这一天给学员们讲课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唱特奥会主题歌好不好?”圆圆脸的老师嗓音也是甜甜的,态度非常温柔,就像给幼儿园小朋友上课一样,“不过这首歌我也不怎么会唱,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哼起来好不好?”

  一问下来,果然就是塘桥街道兰亭幼儿园的教师,“兰亭幼儿园是我们阳光之家五个结对单位之一,他们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主动提出派老师来给我们的学员上课,这个提议非常好,现在这个课非常受学员们的欢迎。”塘桥街道阳光之家负责人张夫文介绍说。自从年初对方提出结对帮助以来,兰亭幼儿园每周都会派一名老师来上一次课,由于两家单位距离比较近,老师利用中午小朋友休息时间过来上课,两头都不耽误,可谓两全其美。“这里的学员都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每个老师都会教自己擅长的科目,唱歌跳舞、画画剪纸,到现在大半年课上下来,学员们学会了很多东西。”

  这次被派来的老师则说,由于兰亭幼儿园教师比较多,所以每人每学期只轮到一次,因此大家都很重视这么一次给智障学员们上课的机会。“很多人都会觉得教智障学员和教小朋友差不多,需要耐心和温柔的态度,不过老实说,这里的智障学生都非常懂事,非常有礼貌,教他们特别有成就感。”幼儿园老师表示。

  塘桥街道阳光之家是全市最早建立的阳光之家,据负责人张夫文介绍说,目前大约有30名街道内的智障人士在这里学习、工作。这次特奥会,塘桥街道的任务可不小:负责接待40名美国代表团成员,而这个社区接待计划中的第一项,就是来参观塘桥街道阳光之家,和这里的学员们互动游戏。

  张夫文的办公室里,有一张详细记录着30名学员每个人具体身高、鞋码的表格,有的还特别注明“偏胖”、“矮胖”,这是为了迎接美国代表团时要穿上统一服装而列出的,不过张夫文坦率地说,准备社区接待计划并不是他们阳光之家工作的最重点,“因为特奥会要结束,但我们阳光之家的工作不能结束。”

  正如他对每个学员衣服尺寸的了解,阳光之家工作人员也需要对每个学员的智障程度、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方方面面的细节了解得一清二楚,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让每个学员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康复方法,乃至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技能,为走上社会自力更生做准备。今年上半年,塘桥街道阳光之家专门请来了华师大特教专业的教授来给助残员们上培训讲座,关于如何规范运作阳光之家,尤其是如何科学地进行评估和康复指导。在忙碌地准备特奥会接待工作的同时,他们也在积极筹划一次“特奥家庭论坛”,请家长来交流智障子女来到阳光之家以后的变化和进步,张夫文说:“这个活动不是专门为了特奥会而搞的,而是确实很有意义,有助于智障人士家庭之间的交流心得和感受,即使特奥会结束了,我们也希望这个形式继续下去。”

  吃穿住行 从头学起

  塘桥街道阳光之家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教会学员们生活自理。阳光之家里的教学设备相当齐全:配备了数十台可上网的电脑,也有一张相当正规的

乒乓球桌。不过对于阳光之家这个特殊学校来说,一个模拟厨房、一个超市货架,乃至一张床,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具。

  走进塘桥街道阳光之家有些困难,因为外观和底楼正在

装修,不时会遇上一堆水泥或者黄沙。一间尚未见雏形的房间外,已经挂上了牌子:厨房模拟室。“等装好以后,就和自己家里的厨房差不多样子了。”张夫文介绍说,原来这就是专门为了让智障学员学习如何使用家里的厨房设备而设计的教室。

  “问题早就暴露了出来:家长都去上班了,留下智障孩子一个人在家,怎么吃饭?就算都给他提前烧好了,怎么加热?这些都是很实际的问题。”张夫文说,在他看来,阳光之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让智障人士学会独立生活的基本技能。所以将来等到模拟厨房造好,就可以教智商水平比较低的学员学会使用微波炉、煤气灶,让智障人士至少先学会自己填饱肚子。

  而在底楼的另一间大教室里,放着一张折叠床铺,这可不是给值班人员睡觉用的,而是给学员们准备的又一个教具:教他们学会叠被子。“不要小看了这些生活小事,对于那些智障程度比较深的学员来说,学会自己叠被子、穿衣服,就是给家里人帮了很大的忙。我们希望通过在这里的教学,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我看来,教会他们学会自己叠被子,其实比教他们多认识10个字更加重要。”张夫文说。

  他接着透露道,等到装修完毕,下一步计划是再购买一个货架,“就是像超市里面那种金属货架,这样就可以教他们怎么样出门买东西。”张夫文笑说,“加上我们一直都在上的算术课,他们去超市帮家里买买东西绝对不成问题。”

  这里的阳光之家把一切都想得很周到,智障人士身边的吃穿住行,都需要从头学起,这里的观念朴素又实际:很多人都觉得智障人士会成为家庭的负累,那么阳光之家就要帮助智障人士去证明,通过学习,他们也能够生活自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增加自己的信心。

  手巧学刻纸 笔巧写文章--每个学员都有闪光点

  让塘桥街道阳光之家的负责人张夫文介绍几个比较有特色的学员,他想了一下,说很难举出个别的特例。在张夫文看来,每个学员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智障学员都在阳光之家经历了逐渐成长的喜人历程,每个智障人士的家庭都有其感人的故事。

  大教室里,靠墙的座位,一个男学员低头静静地刻着手中的纸片。身边的人或是哼着歌,或是两三人围坐聊天,但这一切都和他无关,他只关注着手中的纸。他叫邓辉,自幼患有癫痫症,这里的助残员骄傲地介绍说,邓辉是塘桥街道阳光之家著名的巧手,“我就是喜欢刻纸。”邓辉抬起头,腼腆地一笑。

  不过介绍起他的作品来,这股腼腆劲立刻就消失了,他指着教室墙上的多张刻纸作品大声说:“这些都是我做的!”助残员介绍说,邓辉学习刻纸其实只有半年多时间,但因为有美术功底,又能静得下心来,所以很快就学会了制作非常精巧的刻纸作品。“对于智障人士来说,能够一天下来都专注于一件事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助残员说,“邓辉就是能够这么投入刻纸,所以他的进步快得让我们无法想象。”

  自从学习刻纸以来,邓辉的癫痫症发病率也有了明显下降,而最近他的创作热情尤其高涨——因为他的刻纸图案多具有浓郁中国画风格,因此阳光之家考虑等到特奥美国代表团来访问时,将他的作品作为礼物赠与对方。“现在我一天刻两张都可以!”邓辉高兴地伸出两根手指。

  不过叫人意外的是,邓辉其实已经不是塘桥街道居民了,“他家已经从塘桥地区搬到了三林,但邓辉本人对这里的阳光之家格外有感情。因此我们和他的家里人交流之后,就动员他天天来!”助残员透露说。所以,性格腼腆的邓辉,现在每天自己坐公交车来到这里,和熟悉的伙伴们在一起,和自己喜欢的刻纸作品在一起。

  在采访期间,有一位女学员一直举着

数码相机拍个不停,“她是我们这里的笔杆子,她也会把你采访的事情报道出来!”张夫文笑着介绍说,这位名叫张玥的女学员因为喜欢念书、平时又喜欢自己写写弄弄,所以她的文章在塘桥街道阳光之家也是出了名的,这里发生的任何新鲜事、重要事,她都喜欢用自己的相机和笔记录下来。“她的照片和文章经常刊登在浦东新区相关的报纸和刊物上,也算是我们这里的一个通讯员啊。”张夫文说。

  患有白化病的靖强坐在大教室的最后排,起劲地和身边另外两个男学员讨论着什么,一脸的兴奋和投入,从他的身上,看不出一点寂寞的影子。“其实他是个孤儿,1999年才来到我们街道。”张夫文说,自幼生长在儿童福利院的靖强当时已经20多岁,通过政府安置在塘桥街道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一室户房子,但生怕他孤单,所以阳光之家从建立之后就动员他天天来报到,“他很快就在这里找到了朋友,也有了自己的小圈子,每天都很热闹呢。”

  张夫文说,去年靖强过30岁生日,阳光之家特意给他举办了一个生日庆祝会,那时拍摄的照片至今还贴在大教室外的走道里,当时的热闹和快乐如今从照片里依然能够感受到,对于这个特殊的学员来说,阳光之家的确就是他最可依赖的家。

  心恋阳光之家 导致上岗缺勤

  负责人张夫文说了一个有点让他哭笑不得的故事:去年塘桥街道阳光之家共有4名学员通过街道联系找到了工作,其中一名男学员属于“下岗再就业”:先前曾给他提供了一个到附近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没想到他过于依恋阳光之家,结果经常在工作时间溜出来,回到阳光之家和伙伴们聊天。无奈由于缺勤太多,物业公司只能把他送了回来,经过张夫文和助残员们的一番努力教导,他终于又在附近的麦当劳快餐店找到了一份服务员工作。

  “到现在为止他总算没有再溜出来啦!”张夫文无奈地笑,这位学员对阳光之家如此依恋毕竟是令他感动的,但他也明白,阳光之家的一大使命,就是要让智障人士学会职业技能,争取走上社会,自食其力。去年就业的4名学员,有的在超市工作,有的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软件公司做后勤工,他们的“走出去”让更多智障人士看到了希望。为了今年特奥会接待美国代表团的任务,张夫文给几位过去学员所在的单位发去了请假单,希望他们能够在接待那一天让这几个已经成功融入社会的学员回来,届时向外国朋友看一看从上海的阳光之家走出来的成功范例。

  寻访感悟:自力更生

  走进塘桥街道阳光之家的大门,一楼的空间被分成了两半:一边是正在施工中、传来乒乒乓乓响的厨房模拟室,一边是智障学员的劳动室,只有偶尔的低声交谈,安静地完全不受旁边噪音的干扰。

  这里的负责人介绍说,在劳动和上课的时候,智障人士是最投入、最用心的。他们喜欢在阳光之家找到归属感,但是更喜欢在这里可以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每学会做一件事情,每做完一天的工作,都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这种自力更生的感觉,对于智障人士而言是格外珍贵的。

  据说,很多智障人士的家长在把孩子送到阳光之家时都说,因为自己在家里实在管不了了,所以才送到这里“试试看”。而阳光之家的使命,不仅是运用社会力量来辅助这些智障人士家庭,更是要帮助这些智障人士本身摆脱“累赘”这顶帽子,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帮助智障人士解决生活困难,更教会智障人士如何自己解决困难。

  塘桥街道阳光之家开办两年多以来,学员们无论是生活技能还是劳动技能,都在助残员们的耐心教导下摸索着学习,从不会到会,从开始尝试到熟练操作,他们逐渐迈开了自力更生的第一步。在旁人看来可能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在每个智障人士及其家庭看来,都是那么可喜、那么感动。

  正如那句著名的特奥运动口号:让我赢得比赛,如果不能赢,那么至少让我勇敢地去尝试。其实对于智障人士来说,生活的方方面面何尝不是如此?勇敢地迈出脚步去尝试,去努力地证明自我价值,这个过程就是美好的。

  采访过程中,负责人张夫文也承认说智障人士无论是康复训练还是出外工作总是困难重重:一部分在社会上找到了工作的原学员还是会由于种种原因被退回来,其他在阳光之家内的学员也难免会有情况起伏,但无论如何,他们的确是为了自力更生而努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智障人士是可敬而可爱的,帮助他们达成这个目标的每一个人同样可敬可爱。(本报记者 潘丽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