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张喜燕曾为父四处打工赚钱 为延续梦想重回拳击路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01:29 新晚报
本报记者 刘强 10月9日晚,中国第一位WBA职业拳击女拳王在成都正式诞生,她的名字叫张喜燕,是世界职业拳击协会成立86年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更让家乡人骄傲的是,今年27岁的张喜燕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昨晚拨通张喜燕的电话时,这个离开冰城已近8年的新科女拳王一听说是《新晚报》———家乡报纸的记者,表现得异常热情,20多分钟的采访中,张喜燕也亲口将自己曾经的那些苦难经历和盘托出。 19岁时,她曾离开挚爱的拳台 张喜燕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一个体育世家中,她的父亲张仁义早年曾是一位专业举重运动员,而且据说战绩相当不错。张喜燕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是一个远近有名的“假小子”。1995年,从哈尔滨市华山小学毕业后,张喜燕没有继续学业,而是被哈尔滨市拳击教练赵延芳相中,走进了哈尔滨拳击体校。 张喜燕说,拳击这个对抗性很强的项目符合自己的性格,她因此训练得很投入,在赵延芳的指导下,进步也很快。但是,在张喜燕全力投入训练并开始有所斩获的3年后,家中却接连发生变故……1998年,张喜燕长年因病卧床的母亲张耀君永远地离开了她,当时张喜燕只有18岁。母亲去世4个月后,她的父亲张仁义又因脑血栓半身不遂,卧床不起。那时,张喜燕失去了继续训练的支持,只能选择离开拳台,放弃这项深爱的事业。 为了照顾父亲,张喜燕四处打工挣钱,她在饭店做过临时工,在洗浴中心做过服务员,在牙科诊所做过消毒工,从19岁到21岁的2年多中,张喜燕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2002年,失去父亲的她成了世界冠军 2001年,在社会上打工2年多的张喜燕接到了教练赵延芳的电话,赵延芳说当年有一个全国女子业余拳击比赛,她想来想去,觉得张喜燕是最合适的参赛人选。张喜燕自然依旧深爱着拳击事业,思想上几经斗争后最终决定复出。那次比赛,两年多没戴过拳套的张喜燕获得了亚军,对于这个已经很不错的成绩,张喜燕却觉得自己体能没有恢复好,有些不甘心。 2002年5月,张喜燕为了备战世锦赛前的国内选拔赛,正式赴沈阳体育学院训练。备战期间,张喜燕收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2002年7月,张仁义永远地离开了张喜燕,而此时离比赛开始只有短短的20多天。张喜燕回到哈尔滨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忍住悲痛,再次投入到了备战中。最终,张喜燕如愿加冕女子54公斤级全国冠军,半个月后,又正式进入了国家队。同年10月,代表中国队出征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的张喜燕,再次夺得女子54公斤级金牌,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为了延续梦想,她走上了职业道路 熟悉拳击运动的人都知道,职业化拳击并不属于中国举国体制开展的范畴内,但张喜燕为何最终选择走上职业化拳击的道路呢?她的回答很简单———“为了延续梦想。” 据张喜燕介绍,她在2002年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后,还曾在随后的3年里多次夺得过世界杯、全国锦标赛和各类国际比赛的金牌。但由于2008北京奥运会没有女子拳击比赛项目,张喜燕又不可能等到2012年,为了自己这项挚爱的运动能够延续下去,张喜燕最终选择了更具影响力的职业化道路。“父亲去世后,我曾想过放弃拳击,因为为了给父亲治病,我欠了很多钱。但是,我最终没有放弃是因为我那样会对不起很多人,对不起一直支持我的父亲,对不起仍住在哈尔滨的小姨和两个姐姐,对不起同学、邻居……”说这话时,张喜燕有些哽咽。“现在,我拿到了WBA、WIBA、WIBC三条金腰带,未来,我要拿更多的金腰带,把我多年来的拳王梦延续下去。”张喜燕信心十足地表示。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