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特奥体操女王教练透露艰辛:给我张椅子 十秒就睡着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10:09 东方体育日报
本报记者 颜燕德 在长宁体操中心的特奥会艺术体操赛场上,中国运动员张妹在预赛中的表演引起了赛场边所有人的注意力,因为她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于其他运动员。 昨天下午,在决赛之前的训练间隙,记者走近她和她的教练…… 只要她快乐 “哦,其实我不是专门的教练,我是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的,是张妹的老师,就是在学校里带带她们的。我叫施卓英。”而一旁,已经九年级的小姑娘扑闪着漂亮的大眼睛,轻声地回答:“我叫张妹。”稍停,她又补充了一句,“是小妹妹的‘妹’哦。”于是,施老师和张妹就训练的事情,对记者侃侃而谈起来。 “作为带教老师,不仅要付出巨大的体力和精力,还要为硬件设备发愁。”施老师指了指比赛场馆中央硕大的弹性体操垫:“艺术体操的训练需要很好的场地和设备,在这方面,我们平时的条件比较艰苦。”施老师说。 “一般来说,一位特奥运动员从不懂艺术体操到能够在赛场上比赛,需要多长时间?” “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吧,因为要从最基本的体能训练做起。比如张妹,从2003年开始学艺术体操,到2005年就开始参加全国性的特奥比赛了。当然,她是属于特别努力的。”施老师透露道,从2005年至今,张妹已经参加了一系列的特奥比赛,是艺术体操的金牌专业户。“去年的上海国际特奥邀请赛上,她拿了5块金牌。”施老师不是学艺术体操的,却教出了金牌运动员。问及她的教学秘笈,施老师笑了笑,谦逊地答道:“也是自己一边学一边教呗,现学现卖。” 对于特奥运动员的训练尺度,施老师表示,“特奥运动员的训练只有一个要求:能让她们站在比赛场上,通过比赛得到快乐。并且每一个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也不同,你不能用专业的训练方法去要求她们。”既然是运动训练,那一定要有目的。“那自然,必要的训练我们还是有的,要不然,你也不会看到场上那些孩子优美的动作了。我们是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个人能力来进行训练,依照能力来决定她练什么动作。比如张妹,她的优势在于体形线条比较流畅,有着艺术体操运动员外在的形体美。但是,她的柔韧性不太好,两条腿有点偏硬,就连轻轻的压腿都不行。而艺术体操的首要条件就是柔韧度要好,虽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你起码要有站在体操垫上表演的条件啊。”就这样,兼做教练的施老师开始了征服张妹两条腿韧带的“长征之路”。 再累也值得 “为了拉她的腿部韧带,我们都吃了难以想象的苦头!”施老师和蔼地捋了捋张妹的头发,“对吧,张妹。” “我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拉韧带和压腿,等到正式开始练的时候,真的害怕了。我每次都哭,从一抬腿到结束,都在哭。我哭老师也哭,她一边哭一边使劲给我压腿。”一旁的张妹也上前搭话,“已经苦到不想再练了!”可事实就是,张妹依然坚强地挺了过来。 “你问我累吗?说不累,那是假的。在准备特奥会这么长时间里,我们老师和教练没有按时上下班时间,也没有正常的一日三餐。但是,为了这些运动员能在赛场上有出色的表现,为了让社会更多地看到她们美丽的一面,我们这点累,真的值了!”施老师略显疲惫的脸庞透出丝丝的欣慰。“累到什么程度?”“怎么形容呢——”她稍想了一下,指了指身边的椅子说:“这么说吧,如果现在可以让我毫无牵挂地睡一觉,十秒钟之内我可以在椅子上睡着。不过,”她搂着小张妹接着说:“我有时很累的时候,再看到她们的动作进展比较慢,偶尔也会骂上两句。但这些孩子特别懂事,她们会慢慢地向你走来,眼睛看着你,用双手勾着你的腰,轻声地说:‘老师,侬吃力伐?侬休息休息,然后阿拉再练好吗?’”话还没说完,这位老师教练的眼泪就顺着腮帮滴在了鲜红的运动服领角…… 五年的艺术体操教学生涯,让施老师在本届特奥会挂上了教练员的胸牌。然而,老师永远是老师,是像妈妈一样的老师,是孩子可以依偎的老师。在比赛前夕,施老师对张妹没有什么高昂激励的口号式鼓励,只是像日常训练一样,为她抹点口红,粘上睫毛,在小脸蛋上洒了些许亮晶晶的彩粉,把原本就漂亮的张妹打扮得越发像一位美丽的小天使。她果然没有辜负老师教练的期望,在昨天下午的16至21岁3组别的艺术体操决赛中,凤凰独秀:荣膺圈、球、带操的第一名,棒操第二名。 美女裁判团 不吝“爱心分” 在特奥会的各个比赛项目中,对同一名运动员作出裁判的裁判员人数最多的当属艺术体操:对每一位运动员作出裁判的,竟有12名裁判。本届艺术体操庞大的裁判团,由清一色女性组成。 在昨天的采访过程中,一位颇具大姐风范的女裁判率先打破沉默:“我知道你肯定会问特奥运动员跟普通运动员有什么不一样对吧?”开朗的她反倒先向记者提问,“那么我回答你:特奥运动员当然跟普通运动员不一样喽,要不,怎么叫特奥会啦!”这位裁判名家顾倩,年纪不大,却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怎么不一样了呢?这一来,原本半靠在椅子上休息的娘子军们都坐直了身子,然后就是一阵喜鹊报春似的热闹。还是顾倩抢先说道:“只有参加了特奥会,接触了这些特奥运动员,你才会知道什么是快乐体育、什么是和谐健康。我这可不是说大道理哦,你问问她们!”看得出,无论是年龄和资力,顾倩绝对是裁判大军中的“大姐”。 她这一发话,马上就有人接茬了:“你如果看了艺术体操比赛的全过程,绝对会为她们叫好!”说话的这位也是资深艺体裁判,她是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刘亚娟。“普通学校学生的舞蹈功力和对艺术体操的悟性,绝对比不上这些特奥运动员女孩儿,特别是有些运动员甚至连肢体也有些不健全。但你看了她们在场上的表演,已经不能用‘激动’、‘感慨’这些词汇来形容。有一个加拿大的女孩,手指短缺,握着藤圈已经很费力了,还要把圈抛向空中。我根本看不清她的动作细节,看见的是模糊的身影,因为我是含着泪水在看!什么叫‘不容易’?这就是!” 作为裁判,在评分的时候是不是会因为被她们的这种执著精神的‘不容易’所感动而放宽裁判尺度呢?“你问郑薇吧,她是心最软的裁判。哦,对了,她还是上海艺术体操队的现役主力运动员呢!”她又将问题抛给了另一名裁判。郑薇说:“特奥会的裁判规则跟正式的体操锦标赛有所不同,但作为一项国际赛事,还是有正规的裁判规则的。比如,规则之一,就是运动员只要在台上一站,立刻就获得0.1分,动作还可以就0.2,有些微小的瑕疵就给0.4,完美无缺那就满分0.5了。但是因为她们是智障人士,许多运动员的动作连贯性都做不好,按照正常给分,甚至是倒扣分。但我不忍心,还是给了分。”“她给的是‘爱心分’。”顾倩的话引来大家一阵善意的笑。郑薇接着说,在前天的预赛中,有一位来自委内瑞拉的小姑娘,因为动作完成得不是很理想,顾倩给的分值不高。“虽然我给的分还是比我正常给的要高,也不影响她进入决赛,但我下来后在后台看见小姑娘抱着教练在哭,原来她在抱怨自己为什么不能发挥得再好些,我当时就心里抽搐了一下。结果,在今天上午的决赛中,她确实发挥出色,我给了她满分。看见她赛后站在台上看着记分牌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也像自己在赛场上得了满分一样高兴。”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