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老女排三冠成员:女排需要关心而非干扰 08有望卫冕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01:41  新京报

  

老女排三冠成员:女排需要关心而非干扰08有望卫冕
李延军(6号)比赛中为队友传球。
老女排三冠成员:女排需要关心而非干扰08有望卫冕
从政多年的李延军如今对奥运冠军这个头衔已不太在意了。特约记者 马寅 摄

  李延军这个名字,对如今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陌生的,不过提起她曾经呆过的团队———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

女排,很多人一定非常熟悉。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作为主力替补,李延军登上过最高领奖台。从做运动员起,李延军就一直很低调,现在她在机关工作,如果不是记者的“打扰”,她说自己已“淡忘”了奥运冠军的身份。

  转型 奥运冠军成长为官员

  新京报:请介绍一下你的近况?

  李延军:我现在在国家机关工委工作,职务是培训中心副主任,另外还有两个职务,一个是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副校长,另一个是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副校长。

  新京报:1987年,你和队友梁艳一起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就读,为什么选择摄影专业,是为毕业之后当记者做准备吗?

  李延军:我当时并没有做记者的想法。新闻专业涵盖的基础知识比较多,面也很广,属于基础性学科。当时学校跟我谈的时候,也希望我们读基础性学科,所以我们就选了这个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侧重点也是基础课,专业课涉及的并不深。

  新京报:你应该算是第一批走进高校的奥运冠军吧?

  李延军:在我们之前,也有一些优秀运动员进学校读书,不过他们进的都是体育院校,读体育管理相关专业,还是和体育挂钩。我和梁艳应该算是第一批可以进普通高校、自由选择专业的运动员。

  新京报:你那个时候的大多数优秀运动员都选择了从事教练职业,你退役时有没有考虑过做教练?

  李延军:我退役时,八一队曾想留我做教练,不过经过反复考虑后,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教练。主要是性格比较急,不稳。

  新京报:你还曾经去奥地利打了3年球,当时,为什么选择出国?

  李延军:也是跟风吧,当时出国打球的特别多。只有优秀运动员才有资格出去,自己也去尝试了一下。另外,(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国留学是镀金,出去的都是精英,我也想到国外去镀镀金。

  新京报:回国后,你就到了国家机关工作,开始从一名办事员逐渐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你是怎样完成转型的?

  李延军:首先你要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而且要尝试着改变自己,另外还要喜欢这份工作,争取有所收获。多一些坚持,就多了一些成功的可能。当然,与环境对我的包容、谅解,帮助我成长也是分不开的。

  往昔 遗憾当年没设自由人

  新京报:从刚进国家队时,你就被定位成替补,后来有没有觉得不服气、尝试着去争一争主力位置?

  李延军:当时我进队时,说得很明白,我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的身体素质不行,无法适应大运动量的训练;优势则是技术好。我1983年入队,如果争1984年奥运会主力位置的话,后面两年的比赛,自己的身体条件恐怕就无法承受了。

  新京报:1984年奥运会,你主要是替换郎平上场?

  李延军:当时,郎平的优势是在前排,体力消耗比较大。而规则只允许一局换一人,所以大家每次看到我,都是换郎平,主要是出于全局考虑。我的技术比较好,在后排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京报:你曾随

中国女排三夺世界冠军,现在回想起来,当年最令你难忘的场景是什么?

  李延军:我现在已经不可能去刻意回想当时的情景了,到了我这个年纪,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平淡。每个运动员都曾吃了很多苦,也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不过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意味着过去。全国人民最难忘的时刻,也就是我最难忘的时刻了。

  新京报:洛杉矶奥运会有没有留下遗憾?

  李延军:当时没有自由人,我的技术特点和身体素质都非常适合自由人,如果设有自由人这个位置的话,我发挥的空间可能更大。

  新京报:我们现在还在说老女排精神,作为亲历者,你所理解的老女排精神是什么?

  李延军:核心就是永不放弃的精神,不到比赛结束的那一刻,就永远不要放弃。其他如团结拼搏等,核心也是围绕着永不放弃。

  后辈 08奥运还是有希望

  新京报:现在关注中国女排吗?如何看待她们的近况?

  李延军:关注,一直都非常关注,不过这份关注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外。如果过多掺合的话,那就成了一种干扰,我们要做的是关心。前段时间的女排大奖赛香港站比赛,我也去了,走近她们,作为一个圈内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奈。6个主力伤了5个,周苏红的情况你也知道,感觉从教练到队员,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另外感触颇深的一点就是体育竞技的残酷性,不过,它已经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了。

  新京报:那你觉得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前景如何?

  李延军:从女排大奖赛

总决赛来看,中国队正在逐渐成长,在她们身上还是能看到老女排的影子。年轻队员的技术环节逐渐走向成熟,虽然关键时刻也可能输球,但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等逐渐解决了伤病问题,年轻队员成熟起来,明年奥运会,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我觉得中国女排还是很有希望(卫冕)的。

  采写/本报记者 张宾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