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物有一接受过程 上海大师赛观众仍稍显不专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12:16  南方都市报

  多特苦战9局淘汰霍尔特,将与丁俊晖争8强席位  

  新老中国公开赛冠军今对决  

  本报上海专电 (特派记者蔡笑雨)2007年斯诺克上海荣威大师赛正赛第一轮昨日继续进行,今年中国公开赛冠军多特经过9局苦战、以5比4战胜了昨日生日的“寿星”霍尔特,晋级16强,而他今日的对手将是前年中国公开赛的冠军、硕果仅存的中国选手丁俊晖。

  首局双方都显得比较谨慎,可是越谨慎出现的失误却越多,最后是霍尔特在多特失误时自己也出现母球落袋,遭到罚分的同时又将球权还给了多特,最后多特艰难地拿下了首局胜利。第二局多特依然状态低迷,多次送给对手进攻机会,霍尔特以68比30拿下,将总比分扳成1比1。不过随后的两局比赛霍尔特也没有出色发挥,多特在运气的帮助下连胜两局,上半场3比1领先。

  经过了20分钟休息后,霍尔特的状态有所恢复,在对手取得4比2领先后连追两局,将比赛拖入决胜局。但决胜局多特在20比51落后的不利局面下显示了世界冠军的成熟稳健,在一次拼球后,多特单杆拿下46分,以56比51完成惊险逆转,最终以总比分5比4淘汰对手,挺进下一轮。昨日还出现了开赛以来的单杆最高分:麦克

洛奇在与墨菲的第三局比赛中打出单杆133分清台。

  多特在展望今日比赛时为自己设想了许多困难:“上海观众都会给丁加油,而且他比我多休息一天,我觉得他占有优势。”丁俊晖在得知自己的对手是多特时,也表示这不是一场轻松的比赛。  

  -双城记  

  作为中国两个举办过顶级斯诺克比赛的城市,上海和北京都处于欣赏“绅士运动”的初级阶段,但同一阶段的这两个城市也有不同之处。

  京沪对比之掌声

  上海是近年来第二个举办顶级斯诺克比赛的中国城市,和两年前的北京一样,体育馆内的掌声也不那么专业,但又和首都的掌声不尽相同。也许是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世界级的表演,现场的掌声频率非常高,这和两年前的北京一样,几乎不分时机,只要觉得选手打出了好球,掌声就会响起,即使此球对职业选手来说,鼓掌实际上有嘲笑的效果。另外,丁俊晖只要是连续击球,大约每隔两三击就会响起掌声一片,这让比赛中的丁的对手于德陆好生不自在,不过丁俊晖对此似乎要习惯很多。记得北京的中国公开赛时,有那么三两个观众坚持选手每次击球都鼓掌,在上海没有人如此,但同样有鼓掌的热衷分子。不过,和北京被众人像看怪物似的用眼神抵制的待遇不同,上海的鼓掌热衷分子往往会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进而发展到几乎是全场联动,最夸张的一次,竟然将对面一场的观众也带动了起来,这让尚未击球的选手莫名非常。而在选手超分时的掌声,却似乎有些潦草。当然,这都是观球必经的初级阶段,相信接下来的几年,上海的掌声也会和北京一样,年年进步的。另外,上海有许多观众组合是妈妈或者父母带着儿子来现场,在北京却极少见到少年入场;更加值得欣喜的是,上海同样的自动翻收的座椅,却几乎没有发出多少砰砰的砸凳声,观众在离座时都能用手将座椅顺好。

  京沪对比之硬件

  虽然上海是第一年举办大师赛,但从硬件方面来看,比已举办了三年中国公开赛的北京要先进许多。三月的北京尚有些春寒料峭,但场馆内没有启动空调系统,通风状态也不够好,而上海万体馆的空调则开到冻人,甚至导致空气湿度加大,影响了选手的发挥。在服务观众方面,上海的主办者特意在场内架设了四块30平方米左右的巨大投影屏幕,这让靠后看台的观众也能清晰地捕捉选手们的细节表现,现场导播还会不时切换镜头和回放,对不断进行的比赛也形成了很好的补充。在场地设置方面,同时进行的四张球台被两幅巨大的幕布和一面隔离墙隔开,这样,让四张球台之间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特派记者蔡笑雨(本报上海专电)  

  昨日赛果    

  多特   5比4 霍尔特    亨德利  5比2 邦德

  宾汉姆  5比2 威廉姆斯   罗伯特森 0比5 史蒂文斯

  杨擎天  0比5 塞尔比    达赫迪  3比5 戴尔

  墨菲   2比5 麦克洛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