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BTV奥运类专栏节目达14个 不再强调独家提倡合作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11:16  东方体育日报

  北京电视台奥运类专栏节目已达14个

  本报记者吕日明北京报道

  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电视台在雅典奥运会工作周期结束后便早早进行了栏目合并及重组,是全国同行中最早的。如今,北京电视台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报道的专栏节目已经多达14个。其中,《通向2008》、《我爱我的2008》、《奥运在身边》等都是新衍生出来的产物。

  尽管是“新生”,在和《通向2008》栏目副制片人李岩聊起这些新节目时才发现,他们的栏目不知不觉也已经走过五年的历史了。“从2002年开始,当时我们就做了一年有关奥运专题,后来也尝试过一些别的形式,直到今年为了北京奥运会我们又重新改版。现在《通向2008》的主题还保留着,我们只是加了一个副标题《中国奥运军团》,这个是与以往不同的。当然,主体上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报道奥运会日益临近的相关消息,以及运动员们备战方面的深层次信息。”李岩说。

  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里,《通向2008》栏目也成为北京奥组委发布奥运信息的主要官方渠道、北京奥运会筹备过程的守望者和忠实记录者、北京奥运会重大活动的参与策划组织者和实施者以及社会各界表达心系奥运热情的公众平台。

  《通向2008——中国奥运军团》,作为一档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及总局宣传司立项认可的专题节目,一方面将引导广大电视观众更好地关注中国奥运健儿的备战情况,另一方面更是肩负着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体育留存极为珍贵的历史素材的重任。

  但是,这样一个让人熟知的栏目,目前加上实习生一共15名员工。“我们不在乎人多少,主要是要精。”李岩告诉记者:“我们一年的投入会在140万到150万。这些是基础资金,并不包括无形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可以应付的。”

  不过,说到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媒体之间的竞争也会异常激烈,他们是否考虑增加投入,李岩也表示:目前这个不好确定,但他们会给自己一个好的定位,“还是去迎合更多的受众需要。我们不会把奥运选手神化,而是希望将他们平民化!”

  采访刘翔 前后花费四个月

  按照《通向2008》节目组的安排,从2007年开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他们一共要做80期节目,每周一期。回首过去大半年时间,他们已经完成了19期。想让他们说说其中的辛酸,他们不约而同地叹起了气:“不容易啊,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活过来的。”

  毕然告诉记者,他们做深入报道和以往常规新闻的部门视角存在着很大不同。“别人拉着运动员说几句话,回来做个节目足够了。但是我们首先需要运动员分出更多时间,其次,在摄像等角度的选择以及很多方面精心构思,这档节目都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去做的。”

  这一慢,光耗时间一项就让他们不得不放弃很多放在眼前大的机会。作为唯一的外景记者,张旸告诉记者,过去大半年里,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己每个月最多有两三天是在北京的,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外地跑。“但你别以为在外边跑了,就什么都有了,每一次在外的等待,真的跟煎熬一样。”张旸说。

  问三人他们做过最难一期节目是谁?三人没有多加思索便异口同声说出个名字——刘翔。李岩说:“从《通向2008》重新改版后,我们就大概有过一个框架,刘翔自然是在我们被采访对象中的一个。不过,让我们发现的是,采访这些明星级运动员的时候,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从我们向有关方面打报告、写采访提纲,到最后采访,我算算最少有四个月时间了。”张旸笑说:“说真的,到了后来我们都放弃了,可没想到突然有一天接到电话说可以采访刘翔了,那种心情真的很异样。不过,还好那期节目做得非常不错,刘翔本人也非常配合。”

  当然,这样的等待到了最后也觉得司空见惯了。让张旸觉得更加痛苦的是,采访对象就在对面,可就是不能采访。

  “这也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吧,去广州采访中国射击队前与王义夫联系了一下,他说我们可以过去看看。可见到王义夫的时候,他正要回北京开会,那我们说就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稍微聊两句行吧,但王义夫却突然拿出一张纸,是总局领导签署的指示,叫他们不能随便接受采访,这让我一下就傻眼了。”张旸说:“接下来的等待更痛苦,你想人都去了。就这样大概等了四五天,终于还是得到机会稍微聊了几句。”

  采访刘翔是《通向2008》等待时间最长的,采访中国射击队是最痛苦的,但说到尴尬,也许要算前几天采访蹦床队了。“一开始我们通过正规渠道已经与各方面都商量好,本来说很快便可以拍摄,我们在电视上也都打了预告。但不知道突然发生了什么?说不能采访了,这让我们非常尴尬,后来只落到换节目的地步,这是我们电视工作者最忌讳的事。”

  毕然说,过去一年中,我们有艰辛,但我们也有收获。问到他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李岩、张旸异口同声:“那应该算是两次采访中国男排了。”

  李岩透露,在过去的19期节目中,他们做男排就做过两期。“男排在年初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人做,那当然我们就觉得他们会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出成绩。于是,走了三个省五个城市,完成了两期节目,结果他们在接下来的男排联赛中连赢两场,让我们感觉走在事件前边的自豪。”

  不再强调独家 提倡媒体合作

  说到未来,离我们最近的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活动了。问到《通向2008》有什么特别想法,李岩说:“8月13日、20日,我们会用两期节目来记录这段精彩的历史瞬间。”但是李岩也跟记者特别提到:《通向2008》是有固定播出时间的,每周一的18时02分准时开始,“所以,我们并不会特别提前到8月8日去做这期节目。”

  他们经常会请一些人做客北京电视台畅谈2008年北京奥运会,李岩说:“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所以,包括我们在选择嘉宾的时候都非常考究。”

  问到他们会请什么样的奥运明星,李岩也笑了:“我们最早的时候希望在28个奥运项目上分别请一个运动员来,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并不现实。所以,我们后来选择了比如《人民日报》汪大昭,还有

北京交通台李莉等嘉宾,他们都代表了不同领域内。我们希望从大的方向去整体阐述奥运会的准备情况,要一个群像概念。”

  至于说到8月8日倒计时专题为何最终取消邀请现役运动员嘉宾计划时,李岩也无奈地告诉记者,主要是现在有很多限制。“根据上边的意思,现在整个媒体的报道需要大,奥运报道急剧升温,而奥运涉及到的中国军团都要求平稳低调,适度关注。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很多事情尽管我们是有想法的,但做起来十分困难。”

  李岩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事情国家体育总局并不过问,更多的都是要与奥运备战办沟通。“备战办更多的是从运动员角度考虑,也并不想媒体去打扰。虽然我们是首都媒体,但从目前的形势看,我们一点都没有感觉到优越感。”

  至于接下来的节目,主编毕然也表示:他们还是会以中国军团的报道为主。“估计到奥运会前28个项目,每个项目还要再做两到三次。当然,接下来他们也会把重心放到一些大家平时不太关心的项目上。”不过,他们首先要渡过的难关就是今年的冬训了。毕然说:“冬训是运动员储备能量的最后机会,到时候对于媒体来说,也应该是最困难的阶段,这是以往大赛的经验吧。至于明年,我个人觉得媒体报道的形式会好些。”

  说到竞争,毕然也表示:竞争不管在何时都会有,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会去过分强调独家性,而是以宣传报道事实说话,希望与其他媒体合作,大家共同记录这段辉煌的历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